深桥
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齐书·戴僧静传》:永明五年 (487),陈显达命僧静等讨桓天生,“未至比阳四十里,顿深桥。天生引虏步骑十万奄至,僧静合战大破之”。即此。
在今河南省泌阳县南。《资治通鉴》:南朝齐永明五年(487年),陈显达遣戴僧静等与桓天生所率魏兵战于深桥,大破之,即此。
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齐书·戴僧静传》:永明五年 (487),陈显达命僧静等讨桓天生,“未至比阳四十里,顿深桥。天生引虏步骑十万奄至,僧静合战大破之”。即此。
在今河南省泌阳县南。《资治通鉴》:南朝齐永明五年(487年),陈显达遣戴僧静等与桓天生所率魏兵战于深桥,大破之,即此。
在今福建邵武市南三十里。明 《寰宇通志》 卷77邵武府: 南午山 “在府城南。山前三峰,俱在午位,与邵治相对,故名”。
①即今河北石家庄市。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获鹿县图:东有石家庄。光绪《获鹿县志》卷2:石家庄在“县东三十五里”。②在今宁夏灵武县南。《清史稿·刘松山传》:同治九年(1870),广东提督刘松山镇压回民
一作鞠和衍那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步师城(今塔吉克斯坦西南库巴的安)。龙朔元年(661)置王庭州都督府于此。
①在今江西宁冈县东南茅坪慎公祠后面。是一座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因楼上有一八角形的天窗,故有此名。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此居住和办公,写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文。
①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南麻姑山西。《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南城县“麻姑山”条下:“《志》云,麻姑西七里有丹霞山,道书第十福地。亦曰丹霞洞,其旁为出云山。”《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麻姑山”条下:丹霞山“绝
唐武德三年(620)改三泉县置,属庆州。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西桐川乡(党崾岘)。《元和志》卷3同川县:“因同川城为名。”北宋乾德二年(964)并入安化县。古县名。唐武德三年(620年)改三泉县置,治今甘
又作夏口渡。在今河北东光县北霞口。《方舆纪要》卷13东光县“卫河”条:“《志》云,卫河有大小龙湾,萦回而下,经县北二十里,其地名下口,居民麟集,行旅辐凑,俨然城市,谓之下口镇。”清于此设经制外委驻守。
在今河北北部。《山海经·南山经》:“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勃海。”
唐贞观二十一年(647)以铁勒阿跌部置,属燕然都护府。其地在今蒙古国色楞格省哈拉河与鄂尔浑河下游一带。总章二年(669)属安北都护府。开元元年(713)改隶灵州都督府。侨治回乐县(在今宁夏吴忠市北)。
即今浙江嵊泗县西海中黄盘洋之滩浒乡 (滩浒山)。《郑和航海图》 有滩山、许山。后合而为名。《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滩山 “在昌国故县北海中。又有册子、长涂、三姑、许山等山。……与嘉兴、松江海防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