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化镇

清化镇

①又名清华镇。唐置,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清华镇。开元间曾为婺源县治。天祐中婺源县徙治弦高镇 (今婺源县),此地为清化镇。

②北宋置,属光泽县。在今福建光泽县西六十里。《元丰九域志》 卷9邵武军光泽县有清化镇。

③北宋置,属河内县。即今河南博爱县 (清化镇)。明设税大使。清设通判。1913年属沁阳县,设县佐。1927年为博爱县治所。

④北宋置,属澧阳县。在今湖南津市市南。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清化驿。清改置巡司。


在河南省博爱县中部、太行山南麓。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6.4万。镇人民政府驻清化,人口3.3万。唐初为太行县治,后废县为太行镇。宋、元、明、清称清化镇。1929年从沁阳县析置博爱县后为治所。1946年改癸城镇。1947年设城关区,同年博爱解放改清化镇,1958年改城关公社,1959年复区,1961年复公社,1966年再改清化镇,1975年改公社,1983年再复镇。产小麦、玉米等。有炼铁、印刷、化工、橡胶制品、造纸、陶瓷、机械、服装、食品加工等厂。新济、郑常公路经此。古迹有清真寺。


猜你喜欢

  • 石陂镇

    一名两路口。在今湖南郴县西南八十里。明置巡司于此。在福建省浦城县西南部。面积287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石陂,人口 1280。1956年设石陂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镇。传其

  • 许家庄堡

    在今山西大同县东二十七里许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许家庄堡在“府东南九十里。嘉靖三十九年改民堡置戍守,万历三十九年增修。周三里有奇,堡当宣镇两镇之径道,虽近腹里,而地势平旷,嘉靖中尝为寇冲”。

  • 西沙县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属宁州。治所在西沙笼(今云南华宁县北郊下村)。《元史·地理志》:“宁部蛮世居之,其裔孙西沙筑城于此,因名西沙笼。”至治二年(1322)废入宁州。古县名。元至元十三年(127

  • 马丘聚

    又名蓝栅城。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二十五里。《续汉书·郡国志》 九江郡当涂县:“有马丘聚,徐凤反于此。”《清一统志·凤阳府二》:蓝栅城“周五里二百四十步。或以为即汉徐凤所据之马丘聚也”。又作马邱聚、马丘城

  • 昌宁郡

    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临夷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帖夷县 (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一百里)。隋开皇三年 (583)) 废。西魏置,治贴夷县(今四川九寨沟县东南)。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九寨沟县及其附近一带。

  • 太和赕

    唐南诏中心区十赕之一。治所在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北十里太和村一带)。辖境约当今云南大理市西洱河以北一片。《新唐书·南诏传》:“夷语山陂陀为和,故谓太和。”《元混一方舆胜览》:“赕,汉语府也。”大理废。

  • 乌墅河

    即妫水。今中亚阿姆河。《方舆纪要》卷65:妫水“在吐火罗北。源出葱岭,西南流,入于西海。其水深广,长千余里,远近诸水汇入焉。亦名乌墅河”。

  • 河崖镇

    即今山东高密市东北三十里河崖乡。民国《高密县志》 作河崖镇。在山东省高密市境东北部。面积112.6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河崖,人口 9000。 明初贾氏立村,因处胶河故道北岸,故名。19

  • 南石州

    ①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东乡县(今四川宣汉县东北普光乡)。辖境相当今四川宣汉县北境地。八年 (625) 废。②唐武德六年 (623) 置,治所在石龙县 (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

  • 鄜延路

    北宋庆历元年 (1041) 置,治所在延州(后升为延安府,治今陕西延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宜川、黄龙、洛川、宜君等县以北及清涧河以南地。金皇统中置总管府。蒙古废。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析陕西路沿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