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水江

清水江

①即今广西武鸣县中部武鸣河。源出马山县古零乡,南流经武鸣县,西流入隆安县境,注入右江。《方舆纪要》 卷111思恩府: 清水江 “在府北。东南流,城中有通津水、桥利水俱流合焉,下流会于大榄江”。

②即今广西上林县之清水河。《清一统志·思恩府》: 清水江 “一名北江。源出古零土司界,东流入上林县,至章光岭与南江合,经县北,又东入迁江县界,为清水江,经县南折北,流至县东北入红水江”。

③亦名清水、黄沙江、青川江。即今四川广元市西南白龙江支流下寺河。《水经·漾水注》: 小剑水“东北流径其 (小剑) 戍下入清水,清水又东南注白水”。《方舆纪要》 卷68昭化县: 清水江 “在县西北二十里。自青川千户所东流入县境,至县北合白水江。又东南流合嘉陵江。其水清涟滢碧,因名”。

④在今贵州锦屏县南。《方舆纪要》 卷121五开卫: 清水江 “在卫西南。即新化江也。江水清深,旁皆乱石丛箐,为生苗巢穴,可通竹木牌筏,至靖州之远口堡”。 至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与��水合, 东流为沅江。

⑤上游为南明河,出贵州长顺县东北境,北流径贵阳至开阳县东北合乌江。明郭子章《黔记》 卷8:“(贵阳) 东一百五十里有清江水 (《清一统志》 引作“清水江”),其水甚清冽,岸峰壁立,崎岖难行,乖西、巴乡诸部苗佬倚此为险。” 明天启二年(1622) 水西安邦彦反,围贵阳,抚臣王三善分兵由此驰救。


(1)乌江支流。在贵州省中部。上源南明河源于平顺县与贵阳市花溪区交界的野鸡岩山麓,东北流至龙里县两岔河汇独水河后称清水江,经龙里、福泉、瓮安等县市境,北流到开阳县东北入乌江。长514千米,流域面积1.72万平方千米。天然落差739米,水能资源丰富。建有花溪、松柏山、阿哈等中小型水库,并建有十余座水电站。主要支流有独水河、小车河、南贡河等。明天启二年(1622年),水西安邦彦反,围贵阳,巡抚王三善分兵由此驰救。(2)又称清水河。沅江上游。在贵州省东部。源出都匀市西北与贵定县交界处的牛篷山麓,自西南向东北流至天柱县金子附近入湖南省境,汇黔城镇的㵲阳河(㵲水)后称沅江。长542千米,流域面积3.04万平方千米。支流众多,主要有重安江、新平河、巴拉河、南哨河、巫下江、六洞河、亮江、鉴江河、对江等。落差较大,建有小电站多座。重安江汇口以下,为湘、黔水运要道,黔东林区木材大部由此放排外运。参见“沅江”。


猜你喜欢

  • 永清渠

    唐贞元中开,引黄河水溉田。在今内蒙古五原县境。《新唐书·地理志》 丰州九原县:“有咸应、永清二渠,贞元中,刺史李景略开,溉田数百顷。”《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咸应渠”条:“贞元中,刺史李景略以丰州地

  • 洌洲

    即烈洲。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长江中。《晋书·桓温传》: 东晋兴宁三年 (365),“简文帝时辅政,会温于洌洲,议征讨事”。又 《刘牢之传》: 元兴初 (402),司马元显以刘牢之讨桓温,刘牢之 “不得已

  • 金雁河

    亦名雁江。即今四川什邡、广汉等县市境之鸭子河。《方舆胜览》 卷54汉州: 雁江 “在雒县南。曾有金雁,故名”。《清一统志 · 成都府一》: 金雁河 “亦名雁江。自什邡县西南发源,俗名鸭子河,东南流四十

  • 黄落河镇

    亦作黄雒河镇。即今安徽无为县北三十里黄雒乡。明置巡司于此。

  • 东宋集

    即今山东莱州市西南东宋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掖县西南有东宋集。

  • 铜鼓山

    ①在今山西岚县南。《方舆纪要》 卷40岚县: 铜鼓山在 “县南四十里,山险峻”。②即今福建永定县东北铜鼓山。《舆地纪胜》卷132汀州 《景物下》: 铜鼓山 “在上杭县东南百里。(山有铜鼓),声闻则岁大

  • 卢宅村

    在今浙江东阳市区东门外二里。当地卢姓居民长期聚族而居。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族人卢睿成进士起,到清代中叶科第不绝,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点。西面的卢氏宗祠是明代建筑物,雕饰精美。

  • 四蜀

    宋代益、利、梓、夔四路的合称。《宋史·赵雄传》:“虞允文宣抚四蜀,辟干办公事,入相,荐于朝。”

  • 湫头山

    在今甘肃华亭县西北四十里。汭水北源出此。《清一统志·平凉府一》: 湫头山 “即朝那山。有朝那湫,潆洄五里”。

  • 都匀安抚司

    明洪武十六年 (1383) 置,属四川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二十三年 (1390) 改置都匀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