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塘峡

温塘峡

在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北五十四里统景镇南。清道光 《江北厅志》 卷1: 温塘峡 “厅东北一百四十里。两岸悬崖陡壁,高峻凌云。上游小溪有虎跳溪、 飞龙滩、 象鼻咀、 立马石、 ��口石、 倒石溪等溪水俱合于两岔河至温塘峡入大洪江。峡口有温泉三: 一在溪岸,二在碛中。两岸多石洞,遇有寇警,俱可避兵。其最大者如棕竹硐,朝阳硐、大柱硐、田家硐、杨家硐、灯笼硐、火龙硐、吊洞子,俱可容千余人,是皆天地生成,可为一方之保障者。近峡两岸。茂林密箐,处处猿啼,风景绝佳”。温泉、溶洞多处。今为重庆市自然风景保护区。


又称温泉峡。嘉陵江小三峡之第二峡。在重庆市北碚区附近。系江流切割温塘山而成。因峡中有三股温泉而得名。《舆地纪胜》:“上有温泉,自悬崖下涌出,四时沸腾如汤。”故名。峡长2.5千米。峡谷幽深,江水清澈。名胜有北温泉公园。


猜你喜欢

  • 茬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张夏镇。东汉改为山茌侯国。三国魏改为山茌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南张夏镇。属泰山郡。东汉改名为茌县。

  • 欧寮山

    一名大帽山。即今福建南靖县北一里大帽山。明 《寰宇通志》 卷47漳州府: 欧寮山 “在南靖县北,又名大帽山。南北二峰峭拔,周回百余里,岁旱祷雨即应”。

  • 锦里

    即锦官城。在四川成都市西南南河 (锦江)南岸。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锦官城 “锦江织锦濯其江中则鲜明,濯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人用作成都之别称。唐卢照邻 《文翁讲堂》诗: “锦里淹中

  • 贤令山

    在今广东阳山县北二里。因唐代韩愈被贬作阳山令而得名。《方舆纪要》 卷101阳山县: 贤令山 “唐韩愈为阳山令,尝读书于此,有读书岩。山以愈名也”。《清一统志·连州》: 贤令山“一名牧民山。冈峦横列,中

  • 川陕省

    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根据地置,省会在巴中县(今四川巴中市)。最盛时辖境,北至陕西镇巴、西乡、宁强,南至四川营山、渠县三汇场,东至城口,西至嘉陵江。1935年4月红军长征后撤销。

  • 孙就栅

    在今河南浚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年(385),“刘牢之攻燕黎阳太守刘抚于孙就栅”。即此。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北。《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年(385年),“刘牢之攻后燕黎阳太守刘抚于孙就栅”,后燕

  • 仙亭寨

    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9永春县:“仙亭寨在县西南二十余里后头山上。寨容百人。”

  • 麦冲河

    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21都匀府平浪司:麦冲河在“司东南十里。岸有古寨。下流入于都匀河。(明)正德三年,都匀、清平间叛苗富架重恶龙作乱,官军讨平之。一由杨安、答干、麦冲进,一由清平、索驴

  • 聊城

    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北二十二里阎觉寺镇附近聊古庙。《左传》: 昭公二十年 (前522),晏子曰: “聊、摄以东,姑、尤以西,其为人多矣。” 又 《战国策·齐策》: “燕将攻下聊城”,即此。秦置

  • 恒山铁路

    从黑龙江虎林铁路线上的鸡宁车站 (今鸡西市) 向南至恒山煤矿。长12.4公里。日伪于1939—1941年修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