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水

温水

①又名温河。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五十里。《水经·濡水注》: 温水 “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玄水”。《方舆纪要》 卷17抚宁县: 温河 “源出口外孤石峪,旁有温泉堡,裂头诸山之水汇流于此,分为二支,西曰汤河,东曰张果老河,下流复合,而入于海”。

②即今四川西昌市北七十里热水河。《水经·若水注》: “又有温水, 冬夏常热, 其源可鸡豚,下汤沐洗,能治宿疾。昔李骧败李流于温水是也。”《元和志》 卷32苏祁县: 温水 “出县东平地二十一里”。

③即今贵州绥阳县西洛安江。《水经· 延江水注》: “ (鄨) 县有鄨水,出鄨邑西不狼山,东与温水合。温水一曰暖水,出犍为符县,而南入黚水。”《水经注疏》 谓即今合湘江之洪江。

④即今云南东部及贵州、广西间之南盘江。汉至南朝称温水。《汉书·地理志》: 迷水 “东至谈稿入温”,桥水 “东至毋单入温”。“温水东至广郁入郁,过郡二,行五百六十里”。


古水名。(1)即今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之南盘江。《汉书·地理志》牂柯郡镡封县:“温水东至广郁,入郁。”《水经注·温水》:“温水出牂柯夜郎县,东至郁林广郁县为郁水。”详“南盘江”。(2)又称温泉穴(《华阳国志·蜀志》)。即今四川省西昌市北热水河。《太平御览》引《华阳国志》:邛都县(今四川西昌市东南)“有温水,冬夏常热,其源可汤鸡豚,下流澡洗,治宿病”。《晋书·王逊传》:“越嶲太守李钊为李雄所执,自蜀逃归,逊复以钊为越嶲太守。李雄遣李骧、任回攻钊,钊自南秦与汉嘉太守王载共距之,战于温水,钊败绩”,即此。


猜你喜欢

  • 濆水

    在今河南郾城、商水县间之沙河,为汝水支流。《水经·汝水注》: “汝水又东南径奇頟城西北, 今南颍川郡治也, 濆水出焉, 世亦谓之大水。《尔雅》 曰,河有雍,汝有濆。然则濆者,汝别也。”

  • 塔坪寺

    在今四川重庆市北渝北区静观乡塔坪村。南宋绍兴中建。寺内有石塔七层,高十余丈。为重庆著名古寺庙。

  • 秘师桥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 西十二里太湖港上。民国 《湖北通志》 卷38: 秘师桥“旧系木桥。康熙四十七年改建石”。

  • 万山

    又名汉皋山、方山。即今湖北襄樊市西万山。《晋书·杜预传》:预“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宋书·邓琬传》:孔道存遣将王式民、康元隆等“迎击于万山,道世隆大败”。《水经·沔水注

  • 果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南充县 (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寰宇记》 卷86果州: “以郡南八里果山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南充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果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南

  • 马骁山

    亦作马鬃山。在今四川江津市北隔江。《清一统志·重庆府一》:马骁山,“《元统志》:其山萦曲,周三里。形势峭拔。昔有骁骑将军马邈葬此, 因名”。

  • 宁条梁镇

    即今陕西靖边县西宁条梁镇。清乾隆二十年(1355)于此设巡司驻守。民国时设县佐。在陕西省靖边县西部。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宁条梁,人口 1520。昔村地处一条长满柠条的平梁上得

  • 渥阳水

    亦名泥阳水、下辨水。即今甘肃成县、徽县境的洛河。《清一统志 ·阶州一》 引 《方舆胜览》: “发源于天水谷,东南流至泥阳镇与栗亭水合。”

  • 苗民长官司

    明洪武十年 (1377) 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南三十八里尧民乡。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石阡府。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废。明洪武十年(1377年)始置,治今贵州省石阡县西北

  • 永康镇

    ①清置,属榆次县。即今山西榆次市西南二十五里永康村。②即今陕西志丹县城。《寰宇记》卷37保安军:“本延州之古栲栳城,唐咸亨中曾驻泊禁军于此,至贞元十四年建为神策军,寻改为永康镇,属延州。扼截蕃贼。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