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楚邑。在今河南唐河县一带。《战国策·楚策三》: 苏子谓楚王曰,“为主死易,垂沙之事,死者以千数”。《荀子·议兵篇》: “楚人鲛革犀兕以为甲,坚如金石,宛巨铁釶。惨如蠭虿,然而兵殆于垂沙,唐蔑死。”
唐至德元年(756)改鹿城县置,属深州。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镇。《资治通鉴》:唐至德元年(756)胡三省注:“明皇以安禄山反,改常山之鹿泉曰获鹿,饶阳之鹿城曰束鹿,以厌之。”元属祁州。明天启二年
在今甘肃岷县东北。《后汉书· 西羌传》: 建初二年 (77),烧当羌寇陇西,马防讨破之,“乃筑索西城,徙陇西都尉戍之”。北魏置赤水县治此。东汉建初二年(77年)筑,在今甘肃省岷县东北。北魏时于此置赤水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宋 《景定建康志》 卷 19: 临贺塘 “在城东三十里。屈曲一十里,灌田二十顷,梁临贺王萧正德理田于此,因以为名”。
即今河北交河县。金大定七年(1167)于此置交河县。在今河北省泊头市西南交河镇。金大定七年(1167年)析乐寿县于此置交河县。
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①北周建德三年 (574) 置,治所在沙渠县 (今湖北恩施市)。《方舆胜览》 卷60施州: “乃施王之余址,故以名焉。” 大业初改为清江郡。义宁二年(618) 复置,治所在清江县 (今恩施市)。唐天宝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南。《水经·渐江水注》:“(山阴)南又有玉笥、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架林裁宇,割涧延流,尽泉石之好。”《舆地纪胜》卷10绍兴府:云门山“在会稽南三十一里。有雍熙寺,为州之伟
①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斜山在 “县东北七十里。高二百仞,周八十里。斜水出焉,溉田四十顷,下流合于绣水”。②在今四川会理县西。《资治通鉴》: 唐永徽六年(655),“
从山东淄川东北金岭镇 (今淄博市东)北至铁山。长7.1公里。为胶济铁路支线。1918年动工修建,次年工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