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玲珑山

玲珑山

①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宋 《咸淳临安志》卷25临安县: 玲珑山 “在县西十二里。两山屹起盘屈,凡九折,上通绝顶,名九折岩。南行百许步,有亭名三休”。

②即嵖岈山。在今河南遂平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50遂平县: 查牙山 “孔穴玲珑,风嘘则鸣,一名玲珑山”。


(1)在浙江省临安市区西5千米处。两峰屹立,盘屈九折,有石磴道通山顶。山麓有方石横置路边,传为苏轼醉眠之石,上镌“醉眠石”三字,为近人姚祖显所题。有小溪流经石旁。更上有九折、送瀑二岩,岩上多摩崖题刻。“九折岩”三字,传是苏轼所书。再上有卧龙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堂、钟楼诸建筑。寺东原有琴操墓。琴操传为宋代临安(今杭州)名妓,受苏轼指点后,在此出家为尼。墓前立石碑一方。寺西原有三休亭,亭周环植松树,其中最古者称学士松。亭西有龙潭瀑布,下汇成水库。山顶有望江石,可以远眺富春江。(2)在山东省青州市区西南15千米处。古称百峰山。山阴有一狭长谷地,名白驹谷,林木繁茂,风景幽绝。北魏郑道昭官青州刺史时,常游槃此山,留有摩崖刻石,“游槃”题字和“白驹谷”题字并排镌于白驹谷西崖石壁间。径尺余,气势豪放。主峰南侧有一天然石洞,洞口左壁刻“白云堂中解易老”题字。赵明诚《金石录》中著录有《哀子诗》刻石,据传还有“郑公解衣冠处”题字,均已佚,亦无拓本传世。(3)见“嵖岈山”。


猜你喜欢

  • 南安军

    北宋淳化元年 (990) 置,治所在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辖境相当今江西章水、上犹水流域。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为南安路。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分虔州置,治大庾县(今江西大余县)。属江南西

  • 破冈渎

    又名破墩、破墩渎、破冈埭。三国吴赤乌八年 (245) 开凿。故址在今江苏南部,西起句容县东南,通赤山湖及秦淮河,东至丹阳市西南延陵镇西。从此沟通了都城建邺 (后改建康,今南京市) 与太湖地区的水运交通

  • 傥谷

    在今陕西洋县北三十里。即骆谷南口。终南山之谷。《新唐书·地理志》 兴道县: “有骆谷路,南口曰傥谷,北口曰骆谷。”即傥骆道的南口。在今陕西省洋县北。因经傥水河谷而名。

  • 娑陵水

    又作仙俄河,仙萼河。突厥文碑作Salanga。即今蒙古国境之色楞格河。《新唐书·回鹘传上》: “回纥姓药罗葛氏,居薛延陀娑陵水上,距京师七千余里。”古水名。又称仙娥河、仙萼河。即今蒙古国和俄罗斯境内色

  • 禁坑 (阬)

    一名禁峪。又名禁沟。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去旧潼关十里。黄巢由此入潼关。《资治通鉴》: 唐广明元年 (880),黄巢前锋军抵关下,齐克让走入关。“关左有谷,平日禁人往来,以榷征税,谓之 ‘禁阬’”。

  • 鸡额山

    一名鸡岩山。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大理古城东北七十里。《清一统地·大理府》 引明杨慎《游滇记》:“崖出水面, 石磴盘旋, 可三百武,削壁卷阿, 正向点苍, 十九溪峰, 尽在几席。”

  • 宁晋渠

    在今河北宁晋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宁晋县:“西南有新渠,上元中,令程处默引洨水入城以溉田,经十余里,地用丰润,民食乃甘。”

  • 府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贝州。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宗州。九年 (626) 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今河北省广宗县赵伏城。唐武德九年(

  • 金华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东阳县置,为婺州治。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元和志》 卷26金华县: “长山一名金华,故取名焉。” 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间为东阳郡治。唐垂拱四年 (688) 改名金山县,神龙

  • 武夷县

    唐置,属武峨州。治所在今越南北太省南部。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