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泉山

甘泉山

①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3蓟州:甘泉山在“州西北七十里。山下有泉,极甘美,因名。一名石獒山”。

②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23扬州府:甘泉山在“府西北三十五里。高二十余丈,周围二里。山有七峰,联络如北斗,平地错落。又有圆冈二十八,如列宿之拱北。上有泉, 甚甘,因名”。

③在今湖北枣阳市东北四十里。《舆地纪胜》卷88枣阳军:甘泉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地肥水甘,故名”。

④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五十里。《史记·封禅书》:“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睢说秦昭王曰:秦“北有甘泉、谷口”。《正义》引《括地志》:“甘泉山一名鼓原,俗名磨石岭,在雍州云阳县西北九十里。《关中记》云:甘泉宫在甘泉山上。年代永久,无复甘泉之名,失其实也。”《清一统志》引《县志》,谓“山在今县西北五十里”。


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西北。上有东汉广陵王刘荆墓。1981年于此出土“广陵王玺”金印。


猜你喜欢

  • 桂东县

    南宋嘉定四年 (1211) 置,属郴州。治所在上犹寨 (今湖南桂东县南二十里寨前乡)。明曹学佺 《名胜志》: “以在桂阳之东而名。” 元属郴州路。明洪武元年 (1368) 迁治今桂东县,属郴州。民国初

  • 石峡山

    在今山西静乐县南。《方舆纪要》卷40静乐县:石峡山“在县南六十里。石硖如门,有石峡泉流注于汾。相传晋人以屈产之乘,假道于虞,盖出于此”。

  • 张恩堡

    明置,属宁夏西路广武营。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彰恩堡。

  • 乾壕

    在今河南陕县东南。《资治通鉴》: 五代唐清泰元年 (934) 潞王反,闵帝遣康义诚御之,“义诚至乾壕”,请降于潞王,即此。在今河南省陕县东。《资治通鉴》:五代唐清泰元年(934年)潞王反,闵帝遣兵御之

  • 皂口镇

    又名造口。即今江西万安县东南六十里皂口。《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万安县“皂口江”条下:“宋建炎初,隆祐太后避兵南指章赣,金人蹑其后,追至造口,不及而还。造口即皂口也。”明洪武三年(1370)置巡司于此

  • 莱夷

    《尚书·禹贡》: “莱夷作牧。” 《汉书·地理志》 注: “师古曰: ‘莱山之夷,地宜畜牧。’”《春秋》: 宣公七年 (前602),“公会齐侯伐莱”。杜注:“莱国,今东莱黄县。” 黄县在今山东龙口市东

  • 烂泥铺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县: “烂泥铺在县西。正德中,‘贼’ 刘六等聚乱处。”

  • 欧汪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将军乡。清康熙间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1: “甲螺郭怀一谋逐红夷,事觉,召土番追杀之,尽戮从者于欧汪。” 注云: “欧汪,地名。即今凤山县仁寿里。”

  • 垆 (罏) 峰山

    一作炉峰山。在今福建泰宁县西北。 《元丰九域志》 卷9邵武军归化县有山。 明《寰宇通志》 卷47邵武府: 炉峰山 “在泰宁县治西。圆峙如香炉,为一邑胜概”。

  • 思龙县

    唐贞观中置,属芝州。治所在今广西忻城县东二十五里。北宋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东。属芝州。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省入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