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郡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四十里长坡镇南旧城村。隋开皇九年(589)改为电白县。
南朝梁置,治今广东省高州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高州市一带。隋开皇初废。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四十里长坡镇南旧城村。隋开皇九年(589)改为电白县。
南朝梁置,治今广东省高州市东北。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高州市一带。隋开皇初废。
隋开皇六年 (586) 改武强县置,属贝州。治所在今河北威县北五十里经镇。大业初属清河郡。唐属贝州。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入宗城县。《资治通鉴》: 唐兴元元年 (784),朱滔 “遣马实攻宗城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榆亚暗沙。1935年公布名称为调查礁。1947年改名榆林暗沙。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隆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山平省西北。贞观元年 (627) 属峰州。寻废入嘉宁县。古县名。东汉建武十九年(43年)置,治今越南河内市东英县古螺。属交趾郡。三国吴属武平郡。南朝梁
即今安徽涡阳县治。因在雉河入涡河之口,故名。清咸丰五年 (1855) 各地捻党领袖大会于此,推张乐行为盟主。为鲁、豫、皖一带捻军抗清斗争的主要据点。同治二年 (1863) 为清军攻克,次年清政府于此置
宋大理置,属腾冲府。在今缅甸克钦邦西南部莫宁。元代改云远路。
(臺) 在今山东胶南市琅琊镇 (夏河城)东南十里琅琊山上,可望大海。《山海经》: “琅邪台在渤海间,琅邪之东。” 郭璞注: “今琅邪在海边,有山嶕峣特起,状如高台,此即琅邪台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五代南汉乾和五年 (947) 置,治所在浈阳县 (今广东英德市)。《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英山在县东二十五里,州以此名。” 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地。北宋宣和二年 (1120) 赐名真阳郡。南宋
元至大二年(1309)置,为羁縻府,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东南。至顺二年(1331)改为宣抚司。
即今江西广丰县东南五都镇。清同治《广信府志》卷1广丰县:五都墟在“县东十五里,路通浦城,产靛青、竹木”。
在今江苏金坛市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金坛县:万束陂,“《祥符图经》:陂宜稻,顷收万束,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