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墩子
①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北。《清一统志·安西州》:边墙头墩“八十里至白墩子”。
②即今甘肃景泰县北白墩子。民国间设白墩子产盐局。
①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北。《清一统志·安西州》:边墙头墩“八十里至白墩子”。
②即今甘肃景泰县北白墩子。民国间设白墩子产盐局。
①秦始皇二年 (前245) 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尉氏县。西汉属陈留郡。西晋属陈留国。西晋末属陈留郡。北魏兴安元年 (452) 废。太安三年 (457) 复置。东魏天平元年 (534) 改属开封郡
即今山西汾西县西北对竹镇。《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神符堡”条下:对竹堡“在县北”。
南朝梁置,为油州治。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境。北周天和二年 (567) 属纯州。隋开皇末,改为油水县。西魏置,治今河南省桐柏县境。隋开皇末改名油水县。
又名百门山。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七里。《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即“百泉山”。
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属深州。治所在今河北饶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元和志》卷17:“盖因东北芜蒌亭为名。”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仍属深州,贞观元年(627)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
南朝宋元嘉年间置,属海昌郡。治所当今广东高州、信宜二市县境。梁以后废。
元置,属播州军民安抚司。约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北。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丹寨县北清水江东岸。属播州军民安抚司。后废。
又作白畎。即今福建长乐县东海中白犬列岛。清《乾隆内府舆图》作白犬洋。
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三十五里老河头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7安州图:西南有老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