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岩山

白岩山

①在今山西昔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0乐平县“石梯山”条下:“白岩山在县东南八十里,下有杨赵水,北流合沾水。其麓据马岭隘口,接直隶邢台县界,五代末为河东守险之地。”

②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二十五里。《寰宇记》卷45黎城县:“白岩山在县东北七里。俗传岩赤则土离兵起,土人皆恶其变,恒以白粉污之,故目为白岩。”

③在今浙江瑞安市东隆山乡驻地白岩桥。《方舆纪要》卷94瑞安县:白岩山在“县治东一里。一名龙山,亦名白鹿岩”。

④在今浙江宁海县东长街镇。《清一统志·台州府一》:白岩山“在宁海县东百里。山左一峰笔立,旁陇围绕如屏”。

⑤在今福建尤溪县东南。《清一统志·延平府》:白岩山“在尤溪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峰峦耸秀如画”。

⑥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方舆纪要》卷51邓州:白岩山,“唐朱朴所云,北有白岩联络者也。其上有香岩寺。 自山而西,群山连亘, 以达于武关”。

⑦即朱圉山。在今甘肃甘谷县西南。《寰宇记》卷150大潭县:“朱圉山在县西, 俗名白岩山。”《明史·地理志》 伏羌县:“西有朱圉山,俗名白崖山。”


又称张讳岩、朱喙岩。在山西省黎城县城北。海拔 1127 米。《大明一统志》云:南朝齐武帝登此山,谓此是大蟒口开,赤色主杀人,可塞之。居民遂涂以石灰,因号白岩。山麓旧有白岩寺,寺有牡丹,久负盛名。今已毁。


猜你喜欢

  • 春秋晋地,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左传》: 文公六年 (前621),“阳处父至自温,改蒐于董”。即此。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左传》文公六年(前621年):晋阳处父至自温,“改蒐于董

  • 温都尔庙

    即今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东南朱日和镇。1947—1958年苏尼特右旗迁驻于此。

  • 孟缅长官司

    明宣德五年 (1430) 析景东府之孟缅、孟梳地置,属景东府。治所即今云南临沧县。傣语 “孟” 为地方,“缅” 指拉祜族,意即拉祜族居住的地方。后直属云南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 (1597)改属云州。清

  • 少室山

    在今河南登封市西北。为嵩山之西部。《山海经·海内东经》:“颍水出少室,少室山在雍氏南。”《水经·颍水》:“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魏书·地形志》 阳城郡阳城县:“有少室山。”《元和志》卷5登封

  • 白石岭

    ①在今河北涞水县东。《资治通鉴》:唐长庆元年(821),朱克融以卢龙叛,“易州刺史柳公济败幽州兵于白石岭”。即此。②在今广东乐昌市北十五里。又名周山、宝山。唐沈佺期有《自乐昌泝流至白石岭下》诗。(1)

  • 蚩尤冢

    在今山东梁山县东南开河乡西南一里。《水经·济水注》: 济水 “又北径阚乡城西…… 《皇览》 曰: 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阚乡城中。冢高七尺,常十月祠之,有赤气出如绛,民名为蚩尤旗”。又有蚩尤“肩髀冢”,在

  • 新市镇

    ①唐武德五年 (622) 改新市县置,属九门县。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新城铺。《资治通鉴》: 唐元和五年 (810),“诸军讨王承宗者久无功,白居易上言,以为 ‘河北本不当用兵,今既出师,承璀未尝苦战,已

  • 雅尔堆宗

    又作雅堆宗、牙堆宗。治所在今西藏乃东县东南亚堆。“雅堆”,藏语意为 “亚龙” 沟的上部、上亚龙。

  • 太平关

    ①唐置,故址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北二十里古城镇。《新唐书·地理志》绛州太平县:“有太平关,贞观七年置。”②明成化四年(1468)置,属横州。在今广西横县南隔江二里。③明置,属安化县。在今贵州思南县东三里。

  • 地宝藏山

    一名观音山。在今云南永平县东七十里。《清一统志·永昌府》:地宝藏山“相传诸葛武侯南征,至此迷道,遇一老姥呼犬,从绝境中出,始得路,因建庙祀之,俗名叫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