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檀山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南二十里。初,北魏置白檀县,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土城子,县因白檀山而名。东魏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即今北京市密云县治。后人附会密云县南一山为白檀山。《明史·地理志》 密云县:“南有白檀山。”即此。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南二十里。初,北魏置白檀县,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土城子,县因白檀山而名。东魏元象中寄治幽州北界,即今北京市密云县治。后人附会密云县南一山为白檀山。《明史·地理志》 密云县:“南有白檀山。”即此。
明洪武十七年(1384)置,属贵州都司。治所即今贵州毕节市。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为毕节县。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置,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属贵州都司。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毕节市大部地区。清康熙二十
即今浙江湖州市南东林镇。清光绪《归安县志》卷6:“东林市在县南六十里东林山。为形胜山区。”
又作毕新。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比金河注入乌苏里江口北岸。清属三姓副都统。《乾隆内府舆图》:毕新河注入乌苏里江口有“毕新噶珊”。光绪《吉林通志》卷17:乌苏里江东岸,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毕新”。清
俗称小库伦旗。清初置,曾属卓索图盟。治所在今内蒙古库伦旗或奈曼旗境。光绪三十四年 (1908) 与奈曼旗合并设绥东县。“锡埒图”,蒙古语意为宝椅子; “库伦” 意为城圈。
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北武功镇北。宋敏求《长安志》卷4武功县:“汉苏武墓在县(今武功镇)北十里义门乡。案,《郡国志》:苏武家在好畤县东三十里名守节乡,与此地里相接。”
即今广东连州市西北朱冈。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朱冈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连州市西北东坡。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移朱冈巡检司于此。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观音坨山“在县(今城关镇)北四十里。孤峰插天,盘亘千仞,上可容千余人,中有清泉飞瀑,绕流而下”。
在今云南南华县南。《方舆纪要》 卷116镇南州: 南堰 “在州南。又州西有西堰,可溉田二千余亩”。
北宋置,属桐城县。即今安徽桐城县东二十里孔城镇。在安徽省桐城市东部。面积87.8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孔城,人口6280。传三国吴将吕蒙筑城于此,又当东北诸山水汇聚南下的水运孔道,故名。
在今四川江安县南四十里。《清一统志·泸州》:安远山,“《旧志》:耸然特出,梵刹数重。相传蜀汉诸葛亮征蛮驻此”。北宋元丰中置安远砦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