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水江

白水江

①即今四川广元市西之白龙江,为嘉陵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广汉郡甸氐道:“白水出徼外,东至葭明入汉”。《水经·漾水注》:“白水西北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山。……东南于吐费城南,东南流注汉水。”《元史·宪宗纪》:八年(1258),“帝渡嘉陵江,至白水江,命(汪)田哥造浮桥以济”。即此。

②又称白江、八匡河。在今云南镇雄县西北。元代以来称白水江。《明史·地理志》镇雄府:“又西有白水,亦曰八匡河。源出乌撒界,流经此,境内诸川俱流入焉,下流至叙州府入大江。”

③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121永宁州慕役司:白水江在“司(治今花江镇)西北三十里驿道侧。自安庄卫西南流经此。……《志》云,白水河自高崖下注,长数十丈,飞沫如雨,凡二三里,瀑布之大者,无逾于此。其下流注于盘江”。

④即故道水。经陕西略阳县北白水江镇为白水江。《明史·地理志》 略阳县:“又西有白水江。”即此水。


曾名文县河。白龙江支流。在四川省北部与甘肃省南部。北源黑河出四川省九寨沟县喇嘛岭,与南源白河汇合后始称白水江,流经甘肃省文县,于碧口注入白龙江。长287千米,流域面积 8316 平方千米。支流有马连河、马峪河等。夏多滑坡及泥石流。森林、水力资源丰富。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参见“羌水”。


猜你喜欢

  • 阳平山

    ①一名阳城山。在今浙江富阳市南十五里。《寰宇记》卷93富阳县:阳平山,“《地理志》:吴武烈帝孙氏之所居也,其祖种瓜于此,有二仙人示其葬地,即此也”。②又名金城山。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四十六里。《新唐书·

  • 东宁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东宁府置,属辽阳行省。治所在平壤(今朝鲜平壤市)。辖境相当今朝鲜黄海北道以北及辽宁鸭绿江流域。后废。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以东宁府改名,治平壤(今朝鲜平壤市)。二十七年寄

  • 汉沽镇

    在今天津市汉沽区,位于蓟运河东岸。清属宁河县,有把总驻此。1949年解放后析置汉沽镇(县级)。1954年改设汉沽市。1962年撤销汉沽市,改设汉沽区,划归天津市管辖。旧镇名。1949年改汉沽特区置(县

  • 孝水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晋熙县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元和志》卷31绵竹县:“境有孝子姜诗泉,故取为名。”大业二年(606)改为绵竹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晋熙县改名,治今四川

  • 奇台 (臺) 县

    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 置,属镇西府。治所在靖远城 (今新疆奇台县东南九十里老奇台镇)。以奇台堡为名。咸丰三年 (1853) 改属迪化州。光绪十二年 (1886) 属迪化府。十五年 (1889)

  • 清平砦

    ①北宋政和二年 (1112) 置,属祥州。在今四川高县东北。宣和三年 (1121) 属长宁军。元废。②北宋崇宁三年 (1104) 改溪兰宗堡置,属西宁州。在今青海湟中县东南。后废。

  • 象兔山

    在今云南呈贡县南。《清一统志·云南府》: 象兔山 “在呈贡县南十五里。旧有蛮寨”。

  • 来安府

    明洪武二年(1369)改来安路置,属广西行中书省。治所即今广西田阳县。辖境相当今广西田阳、凤山、东兰及巴马瑶族自治县等地。十七年(1384)废入田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升来安路置,治今广西壮族自

  • 黄沟泉

    在今山东滕州市东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32滕县: 黄沟泉 “与温水、龙湾诸泉,旧俱经沛县留城闸入漕河”。

  • 大蕃

    公元八、九世纪对藏族聚居地区的泛称。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中叶占据青、康大部地区后,藏文史籍中称“蕃”与“大蕃”,意为“西藏与青、康各藏族聚居地区”。《旧唐书·吐蕃传》:“西为大蕃,东实巨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