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马河

白马河

①在今河北饶阳县南,东南流入武强县。《水经·浊漳水注》:白马河“上承滹沱,东径乐乡县北、饶阳县南,又东南径武邑郡北而东入衡水”。《寰宇记》卷63饶阳县:枯白马渠“一名黄河。今名白马沟。……李公绪《赵记》云,此渠魏白马王彪所凿”。因名。

②在今山东邹城市北二十里。《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白马河源发九龙山,西流入于泗水。”

③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北五里。《方舆纪要》卷33郯城县:白马河“源出县东北之九龙山,经县西南,而入沂水”。

④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十里。《方舆胜览》卷52崇庆府:白马江“自晋源县界入新津县界”。《清一统志·成都府一》:白马江“自灌县味江分流入州界,又分为黑石溪河,又东南流九十里入新津县界,与西河合,谓之白西河。东南至县北又会羊马河入于大江”。唐诗人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诗:“白马江寒树影稀。”即此。

⑤即今四川梓潼、盐亭、射洪等县境之梓江(梓潼水)。《清史稿·地理志》射洪县:“梓潼水一名射江,亦曰弥江,又曰白马河。自盐亭入,南流,径东南独坐山下入涪江。”

⑥即龟兹川。今新疆拜城、新和、库车、沙雅等县境之渭干河。《新唐书·地理志):“安西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百八十里西入俱毗罗碛。”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2:渭干河“盖唐之白马渡也”。


猜你喜欢

  • 广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广州置,属江西行中书省。治所在南海、番禺二县(今广东广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东至新丰、龙门、增城、东莞、深圳、宝安,北至佛冈、清远,西至三水、佛山、江门、台山,南至海。明洪武

  • 霁虹桥

    在今云南保山市东北八十里,跨澜沧江。《方舆纪要》 卷118永昌军民府保山县: 霁虹桥“武侯南征孟获,架桥济师。后以索为之,修废不一。元至元中,也先不花重修,名曰霁虹。明初,镇抚华岳置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

  • 元江县

    1913年改元江直隶州置,后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0年改设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以元江直隶州改置,治今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

  • 固堤镇

    即今山东潍坊市寒亭镇北二十里固堤镇。一作固底镇。《金史·地理志》: 北海县有 “固底镇”。即此。明、清置巡司于此。在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中部。面积59.4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固堤,人口 46

  • 大方城

    在今贵州大方县。《明史·王三善传》:天启三年(1623),抚臣王三善讨水西安邦彦,“师抵大方”。又《朱燮元传》:崇祯元年(1628),朱燮元“亲率大军驻陆广,逼大方”,皆此。在今贵州省大方县。明天启三

  • 小汉镇

    在今四川广汉市东北小汉镇。清嘉庆《汉州志》卷9:小汉镇“在州北二十里。通德阳路,凭石亭江险”。在四川省广汉市东北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小汉,人口700。1949年为小汉乡,1

  • 纳喇特卡伦

    一作那喇特卡伦。清乾隆年间置,即今新疆新源县东那拉提镇。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空格斯河“又西北流五十里径纳喇特卡伦北”。

  • 梓亭砦

    在今福建松溪县北境。《方舆纪要》 卷97松溪县: 梓亭砦 “在县北七十里,界庆元、龙泉、政和、松溪四县之交。宋置砦,元改隶龙泉县,后废”。

  • 沙家集

    即今江苏睢宁县东沙集乡。《清一统志·徐州府二》:沙家集“在睢宁县东三十里。旧有行署,今废”。

  • 温仁村

    即今河北清苑县 (南大冉) 南温仁镇。明嘉靖 《清苑县志》 卷1有温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