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乐墟
即今广西田林县北百乐乡。《清史稿·地理志》:凌云县西北有百乐墟汛。有外委驻防。
即今广西田林县北百乐乡。《清史稿·地理志》:凌云县西北有百乐墟汛。有外委驻防。
在今广西融安县南。《方舆纪要》 卷109融县: 采蓝洞 “在县东北二十里。四山环列,洞中平地如砥”。
即今山东东阿县南黄屯乡。清道光 《东阿县志》 卷2 《镇集》: “黄家屯在城北二十五里。”
1913年改南洲厅置,属湖南湘江道。治所即今湖南南县。1922年直属湖南省。在湖南省北部洞庭湖畔。属益阳市。面积 1321 平方千米。人口73.6万。辖12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南洲镇。清咸丰年间湖
①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北。旧址为元代万宁寺中心阁。明永乐十八年(1420) 建,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 (1745) 重建。高约33米,全部改为砖石结构。楼内悬永乐年间铸的大铜钟一口。②在今
即王家渡。今湖南炎陵县西南二十五里王家渡镇。
在今河北易县西。《水经·易水注》:子庄溪水“北出于子庄关,南流径五公城西,屈径其城南。五公即王兴之五子也。光武帝即帝位,封为五侯,元才北平侯,益才安憙侯,显才蒲阴侯,仲子新市侯,季才为唐侯,所谓中山五
即今江西进贤县北六十二里三阳街。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进贤县北有三阳集。
北魏太和十二年 (488) 置,属夏州。治所在山鹿县 (今陕西靖边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靖边、定边、吴旗三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废。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西魏属长
①隋为防御突厥所筑。故址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隋书·长孙晟传》:开皇十九年(599),“染干因晟奏雍闾作反具欲打大同城,诏发六总管分道出塞讨之”。唐曰永济栅,亦曰永清栅。《元和志》卷4:“乾元后
①即善阐城。今云南昆明市。唐樊绰 《蛮书》卷1称 “鄯阐柘东城”。向达注: “柘东即今昆明,筑于南诏阁罗凤之子凤伽异时,为六节度之一,后又称善阐府,亦作鄯阐。”②公元9世纪中叶,南诏王以柘东城改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