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百泉

百泉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四里百泉庄。因多泉而名。《清一统志·顺天府二》:百泉“平地涌出,不可胜数,大者有三:一曰原泉,清深澈底;一曰黄泉,流沙浑漫;一曰响泉,其声似闸。然广宽俱不过丈许”。

②又名百门泉、搠刀泉。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七里苏门山。《左传》:定公四年(前506),晋人“又败郑师及范氏之师于百泉”。即此。

③亦名百泉沟。在今甘肃泾川县西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58泾州:百泉,“泉眼极多, 四时不涸,州人引以溉田, 其下流入于泾河”。乾隆《泾州志》上卷:“泉清不甘,林木茂密,为泾之一胜。”


(1)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北。春秋晋人曾于此败郑师及范氏之师。(2)景点名。(1)在河北省邢台市郊。因平地出泉无数而得名。有百泉坑、葫芦套、银沙泉、达活泉、紫金泉等15泉,面积达20余平方千米。分布于太行山东麓、京广铁路两侧,形成了“环邢皆泉”的天然佳胜。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曾在此引泉筑渠,灌溉田园。泉区历代建筑多以泉名。已辟为森林公园。(2)在河南省辉县市区西北2.5千米苏门山南麓。因泉眼众多,故名。著名的有搠刀泉、涌金泉、喷玉泉等。泉水清澈,水涌如珠,缕缕浮起,犹如珍珠脱线,泉水汇成百亩巨涵,碧波粼粼,与苏门山相映生辉。据文献记载,百泉之名,商周已有。《左传》定公十四年(前496年):晋“败郑师及范氏之师于百泉”,即此。此后历代续有开拓,泉水注入卫水,故有卫源之称。隋代在此始建卫源庙,以后续建殿阁亭台,水榭石桥,成为旅游胜地。历代不少文人学士在此隐居,留有许多遗迹。其中以晋人孙登隐居处啸台、宋代理学家邵雍故址安乐窝、元人耶律楚材住地梅溪、明人彭了凡葬地饿夫墓及邵雍、许衡和孙奇逢等人讲学的百泉书院最为著名。

辉 县 百 泉


猜你喜欢

  • 陈湖

    一作沈湖。即今江苏吴县东南三十五里澄湖。《宋史·河渠志七》:秀州西北有“陈湖, 自大姚港、朱里浦入于吴淞江”。《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长洲县:陈湖,“嘉靖三十二年,倭寇自昆山逸入境,将趋吴江,官兵败之

  • 淄青

    唐、五代方镇名。又作平卢、平卢淄青。宝应元年 (762) 置。同年,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为史朝义及奚族所逼,率部南保青州,即授为淄青节度使,而平卢旧号不废,此后或称淄青,或称淄青平卢,或称平卢。治所在青州

  • 大板桥店

    即今湖北枣阳市西南大板桥村。《清一统志·襄阳府三》:大板桥店“在枣阳县南二十里”。

  • 宵城县

    亦作霄城县。西晋末置,属竟陵郡。治所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北周改竟陵县。古县名。宵,又作霄。西晋末置,治今湖北省天门市东北。属竟陵郡。北周改名竟陵县。

  • 曲甸湖

    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北。《清一统志·楚雄府》:曲甸湖“在楚雄县东北三十里。川原平阔,多水族之利。有南坝,本朝康熙年修筑”。古湖泊名。在今云南省楚雄市东北。有南坝,清康熙时筑,以蓄水溉田。

  • 长安

    战国秦长安君封邑,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西汉于此置长安县。集镇名。在海南省澄迈县东部。属金江镇。人口1850。为原长安镇人民政府驻地。清乾隆建圩,原名永安市,道光年间改今名。农产稻、蔬菜、甘薯、花生、咖

  • 九层山

    在今山西广灵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4广灵县:“九层山在县北二十五里。山有九层, 山崖出泉仅斗许,可供百余家,名一斗泉。”

  • 清漓石壁

    在今广西阳朔县北五十里漓江边画山。清阮元多次来此,作 “清漓石壁图歌”,在山壁上刻“清漓石壁图”。

  • 幽谷泉

    在今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北宋欧阳修《幽谷泉》 诗: “潺湲无春冬,日夜响山曲。”又称紫微泉。在今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北宋欧阳修寄谢绛诗有“滁阳幽谷抱山斜,我凿清泉子种花”之句。

  • 喇嘛甸子

    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北喇嘛甸镇。《清史稿·地理志》 安达直隶厅: 东清铁路有喇嘛甸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