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石门道

石门道

古道路名。隋唐时自四川盆地通向云贵高原的重要交通线。隋开皇五年(585),率益、汉二州兵所开,是在秦汉五尺道基础上建成。以石门山为名。自今四川宜宾市南行,经高县、筠连、云南盐津、昭通、宣威,南抵曲靖。由此而西达今昆明、大理。唐与南诏的交通,多经由此道。《新唐书·韦皋传》:“由石门趋云南,而南诏复通。石门者, 隋史万岁南征道也。天宝中,鲜于仲通下兵南溪,道遂闭。”即此。在今盐津县豆沙关有唐贞元十年(794)袁滋摩岩石刻。


隋、唐时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间的重要通道。自今四川省宜宾市西南行沿横江入滇境,经云南省盐津县、豆沙关,再经昭通市等地,通往昆明市、大理市。因经石门镇(今豆沙关)得名。其前身为秦五尺道和汉通西南夷道。隋开皇五年(585年)辟,唐贞元十年(794年)西川节度使韦皋遣马益重开。与南诏间交往多取此道。今豆沙关犹存唐遣南诏使者袁滋记韦皋遣使开路置驿经过的摩崖石刻。


猜你喜欢

  • 半汤镇

    即今安徽巢湖市东北半汤镇。清道光《巢县志》卷8:有半汤铺。在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东部、汤山西南麓。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半汤,人口1.1万。因汤山有冷、热二泉,汇合后炎凉参半,故名

  • 烂泥铺堡

    在今辽宁灯塔县南。清乾隆 《钦定盛京通志》 卷29辽阳州: 烂泥铺堡在 “城北三十五里”。

  • 皇姑屯

    一作黄桂屯。在今辽宁沈阳市皇姑屯区内,为京沈铁路站。初为京沈铁路终点,名沈阳站,后铁路延长至沈阳城西,改名皇姑屯站,亦称为老站,是东北地区铁路重要枢纽。1928年6月东北军阀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此

  • 亳县

    1912年改亳州置,属淮泗道。治所即今安徽亳州市。1928年直属安徽省。旧县名。1912年改亳州置,治今安徽省亳州市区。1948—1950年县城曾设亳城市。1986年撤销亳县,改设亳州市。

  • 黄落河镇

    亦作黄雒河镇。即今安徽无为县北三十里黄雒乡。明置巡司于此。

  • 画山

    ①在今安徽凤阳县西南五十里。《明一统志》卷7凤阳府: 画山 “山有木,枝如杨柳,可用为画,故名”。②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 卷103静江府: 画山 “在阳朔县北。苍壁丹岩,望之若屏然”

  • 忠诚县

    唐置,属甘棠羁縻州。治所在今越南黄连山省朗盖附近。后废。

  • 夹谷山

    亦名夹山。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寰宇记》卷22谓《左传》所载“公会齐侯于夹谷”,即此。《清一统志·海州》:夹谷山“在赣榆县西四十里……《旧志》:有数峰环列,当面一峰尤峻,深谷夹其中,委蛇横亘,谷之北,

  • 安平县

    ①秦置,属九江郡。西汉初元元年(前48)置为侯国, 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东南六十里洋口、城田一带。东汉永元八年(96)改名平都县。②西汉置,属涿郡,为都尉治。治所即今河北安平县。东汉属安平国。三国魏属博

  • 阿杂

    即阿咱。今西藏嘉黎县驻地阿扎。清《西藏图考》卷3:阿咱“一作阿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