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黄溪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司: 硫黄溪 “在司东三十里。溪水作硫黄气,浸灌瘠田,禾苗特盛”。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司: 硫黄溪 “在司东三十里。溪水作硫黄气,浸灌瘠田,禾苗特盛”。
简称国民党“一大”旧址。在今广东广州市文明路6号(现文明路215号)。原为中山大学钟楼底层礼堂。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在此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实现了
在今河南信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50信阳州: 明河 “在州北九十里。源出天目山,东流入淮。亦曰明港河”。
①秦置,属济北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原县西北武家庄。西汉属平原郡。东汉建武十三年 (37)封朱祐为侯国,后复为县。北魏改属安德郡。北齐省。②东晋置,属平原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北魏属东平原郡。北
①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麟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②唐置,属羁縻充州。治所在今贵州镇远县西北。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贵州省镇远县西北。属充州。后废。
在今广东阳江市东南。《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大坑山“在县东南十里。有泉北流,溉田数百亩”。
①又作崮山。在今山东长清县东南三十里。《清 一统志·济南府二》: 乾隆皇帝南巡经此,有“御制崮山诗”。②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三十里崮山镇,驻北固山。其南有南固山,东有东固山。俗讹作孤山。③在今甘肃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属建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南。景明末废。永熙二年(533)复置。东魏时,与赭阳县合并为建城县。
即今山东宁阳县北二十里伏山。《明一统志》卷23兖州府:伏山“上有洞。洞内镌石成佛像,故又名佛山”。
亦名信石山。在今广西玉林市东南二里。《旧唐书·地理志》 南流县:牢州“以牢石为名。牢石高四十丈,周二十里,在州界也”。
①清嘉庆十五年(1810)置,属阳江镇。在遂溪县东山墟(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东山镇)。②在今广东云浮市东。《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东安县:东山营“在县(今云浮市)东四十里。其北十里有料峒营,相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