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海城
又作镇海八剌哈孙。元太祖时大臣镇海所建,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哈腊湖西南。为元代漠北西部重镇。大德十一年 (1307) 于此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治三年 (1323) 改立屯田总管府。
又称镇海城。元成吉思汗时修建。迁移中原汉地工匠数万至此居作、屯田,命大臣镇海领之,建城戍守。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东部宗海尔罕山之北。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治三年(1323年)罢,不久复置。
又作镇海八剌哈孙。元太祖时大臣镇海所建,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哈腊湖西南。为元代漠北西部重镇。大德十一年 (1307) 于此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治三年 (1323) 改立屯田总管府。
又称镇海城。元成吉思汗时修建。迁移中原汉地工匠数万至此居作、屯田,命大臣镇海领之,建城戍守。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东部宗海尔罕山之北。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置称海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至治三年(1323年)罢,不久复置。
①北宋景德元年 (1004) 降宝丰县为镇,属弋阳县。故址在今江西弋阳县南五十里。康定中复升为宝丰县,庆历三年 (1043) 又降为镇。②北宋置,属竹山县。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北保丰镇。③即今宁夏平罗县东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村。明洪武五年(1374) 改置施秉长官司。元置,治今贵州省施秉县东南胜秉。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施秉蛮夷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
在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明弘治中置勃海守御千户所。清设守备驻此。
又名茅花界。在今湖南桑植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77慈利县: 茅花岭 “高峻为群峰之冠”。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析阿鲁科尔沁及扎鲁特左、右翼三旗地置,属赤峰州。治所即今内蒙古开鲁县。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伪满时为兴安西省省会。194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
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额图村。《明太祖实录》卷142:洪武十五年二月壬戌载,“胡里改至乐浪古隘口一百七十里,乐浪古隘口至乞列怜一百九十里”。
北周保定元年 (561) 改绥化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二十里古城村。隋大业九年 (613) 移治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三十五里解州。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解县,另置虞乡县于今永济市东三
即今西藏桑日县。《清一统志·西藏》:桑里城 “在喇萨东南二百五十一里”。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语,桑,红铜也; 里,山也。城旁有山,旧产红铜,故名。” 1960年与沃卡宗、温宗等合并设
即神虎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内宫城西门。《资治通鉴》:西晋太安元年(302),齐王冏遣将董艾袭长沙王乂,乂驰入宫,闭诸门。“董艾陈兵宫西,纵烧千秋神武门”。即此。又称神虎门。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
又作羊埔。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干冲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儋州图:西有羊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