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突厥

突厥

北朝、隋、唐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所建政权。4世纪中叶以前,突厥是柔然汗国的属部之一,居于金山 (今阿尔泰山) 之阳。546年,其酋土门打败铁勒,收其部众五万余,始强盛; 552年,击破柔然,遂自立为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其子木杆可汗时, 南灭柔然, 北并契骨, 东逐契丹, 西破哒,统有辽海 (指辽河上游地) 以西直到西海 (今哈萨克斯坦里海),大漠以北直到北海 (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的广大地域。大可汗建牙帐于于都斤山 (又作郁督军山、乌德鞬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土门弟室点密统兵征西域,据 “乌孙旧地”,建牙龟兹北鹰娑川 (今新疆开都河上游),为西面可汗,实际上已与大可汗分治汗国东、西部。隋开皇三年 (583),突厥统治者内讧,大可汗沙钵略攻阿波可汗 (木杆子大逻便),阿波率部投西面达头可汗 (密点密子玷厥),联兵与沙钵略相攻。从此突厥汗国分裂为二。大可汗所统西不逾金山,史又称东突厥或北突厥。沙钵略为达头所困,臣附隋朝,隋许其度漠南寄居白道川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开皇十九年 (599),隋封处罗侯子染干为启民可汗,于朔州筑大利城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 居之。仁寿间,隋以突厥之众及铁勒诸部尽归启民统领,令居塞北,为隋北藩属。隋末唐初,启民可汗子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相继统治东突厥。贞观四年 (630) 为唐所灭,于其地置都督府、州。永淳二年 (683),云中都督属下首领骨咄禄聚集亡散,保总材山 (今内蒙古阴山地区),势渐盛,复自立为可汗,重建东突厥汗国。其弟默啜可汗继立 (691—716),可汗庭仍建于都斤山 (今蒙古国杭爱山)。开元末又起内讧。天宝三载 (744),被回纥所灭。


猜你喜欢

  • 下堡塞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下堡村。《方舆纪要》卷94乐清县:下堡塞“在蒲岐所南五里,南临大海,所之南藩也”。

  • 平阳乡

    在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后汉书·臧宫传》:建武十一年(35),岑彭讨公孙述,分遣臧宫溯涪水而上,大破延岑于沈水,乘胜北进,“军至平阳乡,蜀将王元举众降”。即此。在今四川省三台县西北。《后汉书·臧宫传》:

  • 郦县

    秦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西北。东汉徙治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北魏改置南郦县。北周仍名郦县,属武关郡。隋开皇初改为菊潭县。(郦zhí) 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北。属南阳郡。东汉移治

  • 哈喇和林河

    指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元史·地理志》 和宁路: “始名和林,以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名城。” 蒙古窝阔台汗七年 (1235) 建都城于河东岸,作万安宫。

  • 鉏任

    春秋许地。在今河南许昌县境。《左传》:成公四年 (前587),“郑伯伐许,取鉏任、泠敦之田”。

  • 东亭

    ①在今浙江绍兴市。《清一统志·绍兴府一》:东亭“在府治北。古为饯客之所。唐人如宋之问辈皆有诗。史浩改筑蓬莱馆,然邦人犹谓之东亭。又有西亭,在府治西北。唐孙逖亦有诗”。②在今广西柳州市城南。《舆地纪胜》

  • 江宁铁路

    亦称宁省铁路。在今江苏南京市内。清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1907—1909)筑成从下关经鼓楼至万寿宫段,长11.9公里。1928年改称京市铁路。1935年延展至中华门,全长14.4公里。1958年被

  • ?题县

    西汉置, 属清河郡。 治所在今河北枣强县西南。东汉废。《汉书·地理志》 注: “师古曰:��, 古莎字。” 《寰宇记》 卷63枣强县: 莎题 “汉为县,后汉省。旧地理书并失

  • 常林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绣州置,治所常林县 (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县南部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绣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绣州置,治常林县(今广西桂平市南)。辖境相

  • 怀玉驿

    在今江西玉山县城西。《清一统志·广信府二》:怀玉驿“在玉山县治西。宋置,明为水马驿,今裁”。北宋置,在今江西省玉山县西。属信州。南宋因之。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