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山
①在今山西高平市东。《元和志》卷15高平县:米山“在县东十里。赵将廉颇,积粮此山, 因名”。
②在今江西高安县北。《寰宇记》卷106筠州高安县:米山“在县北四十里。山有神灵,能兴云雨,著在祀典,岁时祈祷”。《方舆纪要》卷84瑞州府高安县:米山“在府北二十五里。《豫章记》:此山四面流泉,土地膏沃,生禾香茂,为米精美,唐因以名州”。
③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周村东南四里。《方舆纪要》卷31长山县:“米山在县南三十里。相传齐桓公积土于此,为虚粮以示敌处也。”
①在今山西高平市东。《元和志》卷15高平县:米山“在县东十里。赵将廉颇,积粮此山, 因名”。
②在今江西高安县北。《寰宇记》卷106筠州高安县:米山“在县北四十里。山有神灵,能兴云雨,著在祀典,岁时祈祷”。《方舆纪要》卷84瑞州府高安县:米山“在府北二十五里。《豫章记》:此山四面流泉,土地膏沃,生禾香茂,为米精美,唐因以名州”。
③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周村东南四里。《方舆纪要》卷31长山县:“米山在县南三十里。相传齐桓公积土于此,为虚粮以示敌处也。”
一名汉皋。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城区。明置巡司于此。为中国四大镇之一。清分置仁义、礼智两巡司。移汉阳府同知驻此。咸丰八年(1858)中英《天津条约》开为商埠。古镇名。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明嘉靖中渐成聚落
在今缅甸伊洛瓦底沿岸,为古代东西方交通线所经。《汉书·地理志》: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 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 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 可能即 《新唐书·地理志》
古县名。又称希水左县。南朝宋元嘉中置,治今湖北省浠水县。属西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名兰溪县。
①在今河北邢台县西。《方舆纪要》 卷15顺德府: 封山在 “府西二十里。《志》 云: 以邢侯初封此而名,亦谓之西山。今自封山以西,绵延数百里,直接太行,皆西山矣”。②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国语·鲁语下
明置,在今贵州大方县西北十四里大阁雅。《清一统志·大定府》: 阁鸭驿 “近阁鸭洞。一作鸽鸦。《府志》: 自奢香驿而西北,又经金鸡、阁鸭、归化三驿而至毕节驿”。“阁鸦” 系彝语音译,意为关口。
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4正定府藁城县:示衣坂“在县西北三十里路侧。唐天宝末,安禄山陷藁城,常山太守颜杲卿以力不敌,至藁城迎见,禄山以金紫衣畀之,令仍守常山。杲卿归至中途,驻坂侧,顾长史袁
①明初置,属建平县。即今安徽郎溪县南四十里十字镇。明置巡司于此。②金置,属高密县。即今山东胶州市东北大店。清称陈村店。③清置,属凤翔县。即今陕西凤翔县西陈村镇。(1)在山西省绛县中部。面积101平方千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升海龙厅置,属盛京将军 (后改奉天省)。治所在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辖境相当今吉林梅河口、东丰、东辽、辽源、柳河等市县及辽宁西丰县地。1913年改为海龙县。清光绪二十
亦作大田坝。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大田乡。《明史·四川土司传一》:万历二十四年(1596),“降黎州安抚司为千户所,立所治于司南三十里大田山坝”。
或作藏如拉。西藏吐蕃王朝(约629—842)古地区名。公元7世纪初吐蕃王朝建立后,将全境划分为乌如、要如、叶如、如拉等四个军政区域,即乌思藏四如。如拉是藏文音译,意为“分支翼(部)”,其区域东至姜尼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