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紫荆山

紫荆山

①在今河北抚宁县南二里。《方舆纪要》卷17抚宁县: 紫荆山 “下临洋河,麓有立石,状如妇人”。即此。

② 一名紫金山。即今山西朔州市东南约六十里紫金山。《方舆纪要》 卷44 马邑县: “紫荆山在县南五十里,高二十里,连亘数百里,极为险要。”

③在今山西隰县东七十里。《清 一统志 · 隰州》: 紫荆山 “山极高峻,其巅可望五百余里。东有寨”。

④在今辽宁锦县西南。明 《辽东志》 卷1: 紫荆山 “ (锦州) 城东十八里。多产紫荆,故名”。《清一统志·锦州府一》: 紫荆山 “在锦县 (今锦州市) 东二十里。高三里许,周四十里,尊严高大,为郡之主山”。

⑤在今广西桂平县北五十里,为大瑶山余脉。《方舆纪要》 卷108桂平县: 紫荆山 “自山而北,岩壑深广,山为瑶僮门户,相近者石鹿山”。清道光年间,洪秀全与冯云山在此传教,并建立革命根据地。咸丰元年 (1851) 在山前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农民政权。

⑥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南。《舆地纪胜》 卷189金州: 紫荆山 “在洵阳县东南五十里。有洞深可五六里,号仙洞。山后有石池,旁有石莲,花萼相承高二丈许”。


(1)在山西省西部,属吕梁山南段。为褶皱断块山。近南北走向。山体南部山势渐低,坡度和缓,河谷、低山相间分布。同名主峰位于隰县东部,海拔1963米。山区植被以油松为主,核桃、梨、枣为特产。农产以玉米、谷子、小麦等为主。(2)又称小瑶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西北。大瑶山西南支脉。东北—西南走向。主峰洪水顶海拔1313米。轴部地层为寒武系砂页岩,两侧为泥盆系砂页岩。坡陡谷深,多溪流,富水能资源。林木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树蕨、猪血木等十多种,动物有大鲵、毛冠鹿、林麝、白鹇等十多种。次峰太平山已辟为动植物保护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洪秀全等在此建立拜上帝会基地。三十年洪秀全在山前金田村发动起义。(3)在甘肃省庄浪县城南。山上古木参天,山势较平缓,形成自然三台阶。据唐代碑刻,从进山门到山顶,原有三层建筑。现已修复山门等建筑。山门高12米,分主门和两边侧门,高大雄伟,为甘肃山门之最。进山门为一台,有观音殿等建筑,二台有主殿和侧殿共五间,三台有子孙殿后殿,全部建筑为木结构,除山门为密檐式建筑外,其余建筑为歇山、硬山顶建筑。

庄浪紫荆山山门


猜你喜欢

  • 南巫里

    即蓝无里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角亚齐河下游哥打拉夜一带。《明史·外国传七》: “南巫里,在西南海中。永乐三年遣使赍玺书、綵币抚谕其国。六年,郑和复往使。九年,其王遣使贡方物,与急兰丹、加异勒

  • 大观山

    在今湖北武昌县东。《舆地纪胜》卷66郢州:大观山“在江夏东南五十里。《方舆记》云:其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高峰峥嵘,是以游观”。《方舆纪要》卷76江夏县:大观山“其土石赤色如金,亦名金华山”。

  • 汤坑市

    即今广东丰顺县(汤坑镇)。清乾隆《潮州府志》卷14丰顺县:汤坑市在“县南六十里金鼎寨”。乾隆二十七年(1762)置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丰顺县(汤坑镇)。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置巡检司治此。

  • 会理州

    ①元至元十五年(1278)于昔陀置,属会川路。治所在今四川会东县东铅锌镇。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属东川府。二十七年(1394)后废。②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置,属会川卫。治所在今四川会东县东铅

  • 亦奚不薛宣慰司

    元至元二十年(1283)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贵州大方县。至元二十九年(1292)属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隶湖广行省。元贞元年(1295)还属云南行省。后废。

  • 金锁

    即今江苏泗洪县东北金镇。清属桃源县。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桃源县西有金锁。后又属泗阳县。洪宪元年 (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 泗阳县西有金锁。

  • 西延镇

    北宋置,属清湘县。即今广西资源县。元至正中置巡司,寻废。明洪武六年(1373)复置巡司。清雍正八年(1730)移州同驻此。古镇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资源县西。元至正中于此置巡检司。清雍正八年(1730

  • 奎苏塘

    即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奎苏乡。清道光 《新疆识略》 卷2巴里坤: 奎苏塘 “东至松树塘八十里”。

  • 安庄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贵州都司。治所即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清康熙十一年(1672)省入镇宁州。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治今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镇宁州。清康熙十一年(

  • 那喇特卡伦

    一作纳喇特卡伦。清乾隆年间置,即今新疆新源县东那拉提镇。道光《新疆识略》卷11:那喇特卡伦“东北至博尔柯阿满卡伦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