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缑氏县

缑氏县

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府店镇北二里。因山为名。西汉属河南郡。北魏太和十七年 (493) 废。东魏天平元年 (534) 复置,属洛阳郡。寄治洛阳城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北周建德六年 (577) 移治今偃师市缑氏镇北七里。隋开皇四年 (584) 移治今缑氏镇北十里,属洛州。大业元年 (605) 移治今缑氏镇东南十里。三年(607) 属河南郡。十年 (614) 移治今缑氏镇西南三里。唐属洛州,贞观十八年 (644) 废。上元二年(761) 复置,治所在今缑氏镇。北宋熙宁八年(1075) 废。


古县名。本春秋周侯氏邑,秦置缑氏县。治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南。属三川郡。汉属河南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属河南尹。西晋属河南郡。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废入洛阳县。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复置。此后治所屡有迁徙。东魏、北齐、北周属洛阳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废,大业元年(605年)复置。属河南郡。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废,上元二年(761年)复置,移治今偃师市南缑氏镇。属洛州。开元元年(713年)后属河南府。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省为镇,入偃师县。


猜你喜欢

  • ①春秋列国之一,於越部族建。姒姓。初期国都播迁于会稽山中,越王勾践时逐渐强盛,勾践七年(前490) 建都大越 (今浙江绍兴市)。据 《国语·越语上》: “勾践之地,南至句无,北至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

  • 兰那

    宋大理置,属景昽。治所在今泰国北部昌盛。元改蒙庆宣慰司。

  • 姊妹山

    在今云南腾冲县北境。为中缅界山。清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腾越厅北有姊妹山。因有大小两个山峰,俗称为姊妹,故名。

  • 大嵛山

    即嵛山。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

  • 鹅滩

    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渠江中。《元史·赵匣剌传》: 中统四年 (1263),“从攻大良平,宋咎万寿运粮至渠江之鹅滩”。即此。

  • 宣利渠

    在今河南洛宁县南。《方舆纪要》 卷48永宁县: 宣利渠 “在县南三里。又有新兴渠、万箱渠,皆分洛水以灌田”。

  • 商南县

    ①明成化十三年 (1477) 置,属商州。治所在层峰驿 (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卷上: “曰商南者,在商州之南也。” 十七年 (1481) 徙今商南县。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

  • 渭河

    黄河最大支流。在今陕西中部。源出甘肃渭源县西南鸟鼠山,东流经陇西、武山、甘谷、天水诸县市,横贯陕西渭河北原,南纳斜、涝、丰、浐、灞诸水,北会泾水、洛水,在潼关县入黄河。长787公里。《尚书· 禹贡》:

  • 索口溪

    即今湖南慈利县西北索水。《方舆纪要》卷77九溪卫: 索口溪 “在卫治南。《志》 云: 卫东北有喝堡溪、斗溪、王富溪,卫东有龙馆溪、书院溪、大富溪、大河溪,卫南又有下阑溪,合索口溪为九溪。今索口已堙”。

  • 马场铺

    即今贵州普定县西马场镇。《清一统志·安顺府》“普定铺”条下:又有“马场铺”等,旧皆戍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