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雄州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于罗雄部置,属曲靖路。治所在今云南罗平县南二十五里阿邦村北。至正二十三年 (1363) 迁治县北十二里旧州东。明代属曲靖府,万历十五年 (1587) 改罗平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罗雄部置,治今云南省罗平县。属曲靖府。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改为罗平州。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于罗雄部置,属曲靖路。治所在今云南罗平县南二十五里阿邦村北。至正二十三年 (1363) 迁治县北十二里旧州东。明代属曲靖府,万历十五年 (1587) 改罗平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罗雄部置,治今云南省罗平县。属曲靖府。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改为罗平州。
①明洪武中改兴州置,属北平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承德市滦河镇西南。永乐元年(1403)移治迁安县(今河北迁安县)。后废。②在今河北迁安县城内。《方舆纪要》卷17永平府:兴州右屯卫“在迁安县城内。本置于口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北二百七十多里。地当如雪藏布(帕里河)和司丕提河汇流处以西巨哇曲河旁,属西藏阿里扎锡岗举巴扎仓管辖。“巨哇”,藏语意为继承者。1958年被印度侵占。
唐方镇名。宝应元年 (762) 改豫许汝节度置,治所在蔡州 (今河南汝南县)。领蔡、汝、申三州。大历八年 (773) 废入淮西节度。唐方镇名。宝应元年(762年)置,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大历八年(
又称九龙池。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南郊。《明一统志》 卷87金齿军民指挥使司: 易罗池 “在司城南。周三百余步,源自池底涌出。相传昔有妇沙壶,触沉木而感孕,即此池也”。《方舆纪要》 卷118保山县: 九隆山
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26巢县: 高林山在“县南六十里。山盘伏数里,林木高耸。山下有高林市”。
在今青海天峻县北。《隋书·炀帝纪》: 大业五年 (609),炀帝西巡,命 “将军张寿西屯泥岭”,即此。古山名。在今青海省刚察县西北。隋大业五年(609年),隋将张寿率军屯驻于此,以击吐谷浑。
即今江苏赣榆县东北柘汪。《清一统志·海州》 “海” 条下载,县东北 “柘汪” 为州境海口之一。
明置,在今广西扶绥县城西。《方舆纪要》卷110新宁州: 凌山驿 “在州西。旧在宣化县西五十里。万历三年改属州,移于州治南,复徙治于西门外”。
①又名御河。即今北京城内、外金水河。《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玉河源自玉泉山,流经大内,出都城东南,注大通河。”②即今新疆西南部和田河及其东西源。因产玉得名。《梁书·西北诸戎传·于阗》:“有水出玉,名
①明万历十年(1582)建。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南郊十里梁家庄。②清置汛,属定远厅。即今陕西镇巴县东观音镇。在今河南省陕县东南。清同治元年(1862年)陈德才率太平军进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