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同
西藏古代族部名。亦作扬同。即象雄。分为大羊同、小羊同两部。《唐会要·大羊同国》:“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至贞观末,为吐蕃所灭。”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拉达克地区,小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南部。
唐吐蕃地区名。即今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西藏古代族部名。亦作扬同。即象雄。分为大羊同、小羊同两部。《唐会要·大羊同国》:“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至贞观末,为吐蕃所灭。”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拉达克地区,小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南部。
唐吐蕃地区名。即今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即黄崄山。在今山西岚县西北。《清一统志·太原府一》: 黄崄山 “在岚县 (旧治) 西南二十五里。一名黄芊山。又名黄尖山”。
在今福建闽清县西南昙口。明王应山 《闽都记》 卷29福清县: 昙口桥 “在县西宣政里瞿昙溪口。永乐九年知县朱毅重建,构亭其上。正统间毁于寇。成化五年知县左辅重建”。
①在今广东高要市东北栏柯山西麓。产砚石,世称端砚。唐宋时采砚于此。宋苏易简 《砚谱》云: “端溪有斧柯、茶园、将军地,同是一溪,惟斧柯出者大不过三四指,一两呵汗津滴沥,真难得之物。” 又叶樾 《端溪砚
东晋置,属晋康郡。治所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南朝梁属梁信郡。隋属封州,大业初废入封川县。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后又废。古县名。晋末置,治今广东省封开县东北。属晋康郡。南朝宋改属苍梧郡。隋大业初废
即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西北新现镇。明置新现寨土舍。
亦作洛回县。唐置,属羁縻归化州。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西北古州村南。北宋庆历四年(1044) 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县西北。属始安郡。宋废。
①即秦汉上林苑。在今陕西西安市渭水以南。为帝王射猎游乐之处。西汉武帝时开拓,周围扩充至二百余里,在今周至县以东、蓝田县以西、秦岭以北。《史记·平准书》: “是时禁苑有白鹿而少府多银锡。” 东汉张衡 《
在今河南延津县西旧黄河边。《方舆纪要》卷47延津县: 黄河 “旧在县北。成化十四年,河决于县西之奡村,泛滥七十余里。十五年徙流县南入封丘县界”。在今河南省延津县西。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黄河决于此
又作栏干山。在今福建建阳市北四十里。《寰宇记》 卷101引 《建安记》 云: “栏干山南与武夷山相对,半岩有石室,可容六十人。岩口有木栏干,飞阁栈道,远望石室中隐隐有床帐案几之属,岩石间悉生石柏,悬棺
明洪武初置,属湖广都司。治所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归州镇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