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镇
即今四川安县东南花荄镇。清嘉庆《安县志》卷11:花街镇在“城东四十里”。唐西昌县设于此。
在浙江省永康市西部,西邻武义县。面积74.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倪宅,人口 1800。以姓得名。1949年为花街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为乡,1992年置镇。以境内花街村为名。产稻、茶叶、西瓜等。萤石矿颇丰,采矿业发达。有建材、轿车、矿山机械、染料化工、精密铸造、包装制品等厂。商贸盛兴,为市西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市区。
即今四川安县东南花荄镇。清嘉庆《安县志》卷11:花街镇在“城东四十里”。唐西昌县设于此。
在浙江省永康市西部,西邻武义县。面积74.5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倪宅,人口 1800。以姓得名。1949年为花街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为乡,1992年置镇。以境内花街村为名。产稻、茶叶、西瓜等。萤石矿颇丰,采矿业发达。有建材、轿车、矿山机械、染料化工、精密铸造、包装制品等厂。商贸盛兴,为市西部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公路通市区。
亦作马毛山。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南(一说在今甘肃平凉市西)。《晋书·苻登载记》:登为姚苌所败,“遂奔平凉,收集遗众入马毛山”。即此。《元和志》卷3平凉县:马屯山“在县西。《十六国春秋》云:姚苌与苻登战于高
隋开皇元年 (581) 改楚州置,治所在巴县(今四川重庆市)。《元和志》 卷33: 渝州 “因渝水为名”。大业三年 (607) 改为巴郡。唐武德元年 (618)复改为渝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南
①即今广西鹿寨县西北中渡。明万历十四年(1586)移平乐镇巡司于此。②在今四川雅江县雅砻江东岸河口乡。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于此设渡, 因位于上下渡之间,故名。雍正八年(1730)于此设德清营,乾
一作柴窝铺。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县东南柴窝堡乡。清 《林则徐日记》: 道光二十五年(1845) 正月十六日,“地名柴窝堡,设有昂吉尔图军台”。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 改乾封县置,属袭庆府。治所即今山东泰安市。金为泰安州治。明洪武初省入泰安州。古县名。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乾封县置,治岱岳镇(今山东泰安市)。宋、元为泰安州治
元至正八年 (1348) 升徐州置,属河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治所在彭城县 (今江苏徐州市)。十二年 (1352) 降为武安州。元至正八年(1348年)升徐州置,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十二年降为武安州
即今河南罗山县西南七十四里朱堂店。北齐于此置高安县。
在今陕西乾县北六里、乾陵东南。是唐高宗六子李贤之墓。先后被封为潞王、雍王。上元二年 (675) 立为太子。调露二年 (680) 废为庶人。后迁于巴州 (今四川巴中市),被迫自杀。时年32岁。神龙二年
即洛富县。在今广西宜州市南洛富村。珍为洛之讹。
隋大业三年(607)改昭越县置,属淮安郡。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古县名。隋大业初改昭越县置,治今河南市泌阳县东北。属淮安郡。不久废入比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