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葛仙山

葛仙山

①在今江西靖安县西北。《寰宇记》 卷106洪州靖安县: 葛仙山 “在县西北二十三里。云即葛洪也。上有葛仙巷、练丹坛,岭有金钟,每遇风雨晦螟则有声”。《清一统志·南昌府一》: 葛仙山 “明正德间,土寇胡雷二立寨山上,即玛瑙崖是也”。

②在今江西铅山县南。《明一统志》 卷51广信府: 葛仙山,“吴葛玄修炼于此。上有炼丹坛及龙井,井傍有试剑石”。《清一统志·广信府一》: 葛仙山“在铅山县南五十里,周八十里,为县之望。有石磴纡折,上有仙坛、龙井”。

③即葛璝山。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四十里。《方舆胜览》 卷54彭州: 葛仙山 “有崇真观。在濛阳北四十里。二十四化之第五化地。葛仙翁璝、杨仙翁升贤于此得道。大同中,蒲仙翁高远复于此白日上升。梁武帝钖名上清观。刘孝先作碑以记其事。按 《成都记》: 韦皋梦神人谓曰: 异日富贵无忘葛璝也。后尹成都再梦,乃复新观宇。化之东有明月宫、千人龛、洞穴八十一所及二十四峰。有韦皋记”。《方舆纪要》卷67彭县: 葛仙山 “在县北四十里。《云笈七籤》云: 山有二十四峰,八十一洞,亦曰葛璝山,道家谓之阳平化”。

④在今四川荣昌县东三十里。《元和志》 卷33昌元县: “葛仙山在县南一百五十里。” 《舆地纪胜》 卷161昌州: 葛仙山,“ 《图经》: 在昌元县百余里。其山下临中江,上干霄汉。以葛仙翁居,因名。山有炼药岩、洗药池、甘露茶、仙茅草、打子石,俗谓掷石而住,其兆得男”。

⑤在今四川富顺县东北庙坝镇境。《清一统志·叙州府一》: 葛仙山 “在富顺县东北七十里。上有清泉。相传葛仙翁尝憩此,故名”。山麓石壁有宋刻“葛仙山” 三大字。磨崖造像数百尊。山前尚存唐、宋石刻。


猜你喜欢

  • 古家马头集

    一名马头镇。即今河南太康县东北马头镇。明嘉靖《太康县志》卷1《集店》:“古家马头镇,东三十五里。”

  • 鹅毛口

    即今山西怀仁县西北鹅毛口镇。1945年日伪曾修筑同蒲铁路支线至此。

  • 油坊桥镇

    即今江苏扬中市南油坊桥镇。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扬中县有 “油坊桥镇”。

  • 桂源镇

    在今江西赣县西北。明置巡司于此。古镇名。在今江西省赣州市北。明时置巡检司于此。

  • 西坝镇

    清置,属清江县。在今江苏淮阴县北,滨临盐河。清雍正间于清口两岸筑东、西二坝,此即西坝所在地,为淮北盐业萃集之所。东海之盐, 自盐河入运必于此登陆。其东即为东坝。在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西部。面积62平方

  • 军官教育团旧址

    在今江西南昌市八一大道376号。原为讲武堂,建于清末。1926年为江西陆军将校讲习所。1927年春朱德在此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由朱德任团长,陈奇涵任教育长。成为南昌革命活动的一个基地和堡垒

  • 白泺

    在今河北沽源县北闪电河西之囫囵诺尔。《金史·地理志》 桓州:“有白泺,国言曰勺赤勒。”古湖名。又称白海、白海子,蒙古语称察罕脑儿。即今河北省沽源县北囫囵淖。《金史·地理志》桓州:“有白泺,国言曰勺赤勒

  • 蜀县

    唐贞观十七年 (643) 分成都县东偏置,与成都县同为益州治。治所即今四川成都市旧城东偏。天宝元年 (742),与成都县为蜀郡治。乾元元年(758) 改为华阳县。古县名。唐贞观十七年(643年)置,治

  • 砖坪营

    在今陕西岚皋县北十里。本安康县地。清乾隆四十七年 (1782)设县丞驻此。始建城郭,俗名水围城。

  • 新疆四大镇

    清代在新疆乌鲁木齐 (今新疆乌鲁木齐市) 设都统,伊犁 (今霍城县南)、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市)、喀什噶尔 (今喀什市) 三处设参赞大臣,分区统辖新疆天山南北、巴尔喀什湖、帕米尔以东地区及驻防官兵,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