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堡
在今贵州荔波县南。《方舆纪要》 卷109庆远府荔波县: 董家堡,“县南近南丹州境。万历八年,南丹酋莫之厚谋侵县地,毁董家官堡,督臣刘晓诲谕却之”。
当在今贵州省荔波县南,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明万历八年(1580年)南丹酋莫之厚谋侵县地,毁董家官堡,即此。
在今贵州荔波县南。《方舆纪要》 卷109庆远府荔波县: 董家堡,“县南近南丹州境。万历八年,南丹酋莫之厚谋侵县地,毁董家官堡,督臣刘晓诲谕却之”。
当在今贵州省荔波县南,近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明万历八年(1580年)南丹酋莫之厚谋侵县地,毁董家官堡,即此。
在今云南红河县东南。旧属建水县。土酋刁姓,清顺治间授土舍。
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海澄镇北。《方舆纪要》 卷99海澄县: 港口堡 “在县 (治今海澄镇)北”。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北五十里皋虞。元封元年 (前110) 封胶东康王子建为皋虞侯。东汉废。西汉置,治今山东省即墨市东北。属琅邪郡。王莽时改盈庐县。
北周保定三年(563)置,属戎州。治所在武阳县(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岷江东岸)。《寰宇记》卷74犍为县:以沉犀山为名。“《益州地理志》云:昔有犀牛渡江到此山而沉,故以为名”。辖境相当今四川犍为、沐川
①唐永淳元年 (682) 置,治所在善劳县 (今广西玉林市西北七十里党州村)。天宝元年(742) 改为宁仁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党州。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市西北部地。北宋开宝七年 (974)废。
一名光明岩。在今四川峨眉山市峨眉山金顶上,为观宝光 (佛光) 处。南宋范成大《吴船录》: “俯视岩腹有大圆光,偃卧平云之上,外晕三重,每重有青黄红绿之色。光之正中,虚明凝谌,观者各自见其形……食顷,光
即今云南漾濞彝族自治县。元明置样备驿。《方舆纪要》 卷118蒙化府: 样备驿 “在府西北百二十里”。
北宋置,属眉山县。在今四川眉山县东南复兴乡 (复兴场)。
即今浙江鄞县东邱隘镇。清光绪《鄞县志》卷2《市镇》:邱隘“距城二十里”。
清建,即今吉林通化市至临江市之道路。《清史稿·地理志》 临江县: “初,县西北接通化,山路险绝。光绪三十四年改修,自林子头越老爷岭,历三道阳岔达县治,铲山梁溪,长百二十余里,通车马,名荡平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