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蒙阴县

蒙阴县

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十五里大城子。县在蒙山之北,因名。东汉省。三国魏复置,属东莞郡。移治今蒙阴县东南十里公家城。西晋属琅邪郡。南朝宋废。东魏复置,北齐废。元皇庆二年 (1313) 复置,属莒州。治所在新寨镇(今山东蒙阴县)。明属青州府。清属沂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改属琅玡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中部。属临沂市。面积1602平方千米。人口53万。辖9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蒙阴镇。西汉于蒙邑(今崔家城子)置蒙阴县,治今县西南,属泰山郡。《汉书·地理志》:“《禹贡》蒙山在西南”,县在蒙山之北,故名蒙阴。又置卢县,治今故县,属城阳国。东汉二县俱废。三国魏复置蒙阴县,属东莞郡。晋末废。北魏于故蒙阴县东置新泰县,属南青州东安郡。东魏改为蒙阴县。北齐省。皇庆二年(1313年)复置蒙阴县,治即今县城,属莒州。明属青州府。清属沂州府。1914年属济宁道,1925年改属琅邪道,1928年直属省。1940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1年属鲁中行政区沂蒙专区。1950年属沂水专区。1953年属临沂专区。1967年属临沂地区。1994年属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有蒙山、新甫山。境内山岭连绵,沟壑纵横,是纯山区。蒙山横亘县境南部,天蒙顶最高,海拔1108.3米。县境北部,自然奇观——崮,星罗棋布,素有“蒙阴、沂水七十二崮”之称。梓河、东汶河、蒙河三大水系分别流经北部、中部和东南部。有山东省第二大水库云蒙湖(岸堤水库)。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甘薯、黄烟等,其中黄烟为山东省优质产品。野生药材资源丰富,有150科552种。著名土特产有“绺子烟”、孟良崮酱菜、板栗、金银花、山蝎、酸枣仁等。蒙山全蝎闻名全国,是全国酸枣生产基地县。矿产有金刚石、金、煤、石灰石、耐火黏土、石英、钾长石、蛭石、花岗石、麦饭石等。有纺织、酿造、水泥、机械、化工、食品、印刷、抽纱等工业。境内有石兖、沂蒙等六条干线公路。名胜古迹有蒙山森林公园、孟良崮、云蒙湖和杏山、长山溶洞,以及南北岱崮等。有蒙阴山仙人洞、中山寺、汶溪公园等名胜,还有东汉天文学家刘洪故里。


猜你喜欢

  • 刈陵县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改潞县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黎城县北十里古县。建义元年(528)改属襄垣郡。北周属上党郡。隋开皇三年(583)属潞州。十八年(598)改黎城县。古县名。北魏太平真君十一

  • 南新镇

    即今浙江富阳市西北七十六里南新乡。《元丰九域志》 卷5: “熙宁五年,省南新县为镇,入新城。”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巡司于此。明初废。(1)古镇名。(1)北宋熙宁年间降南新县置,在今浙江省富阳

  • 虞城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析下邑县置,属宋州。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北、利民镇西南三里。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北宋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后废。蒙古宪宗二年 (1252) 复置,属东平路。至元二年 (12

  • 洪洞城

    东魏、北齐镇城。在今山西洪洞县北。《周书·齐炀王宪传》: 建德五年 (576) 伐齐,“宪进兵走洪洞、永安二城”。东魏、北齐镇城。在今山西省洪洞县北。其地“百雉相临,四周重复,控据要险”(《元和郡县志

  • 渃水

    亦作诺水。即今四川通江县西北小通江河。《方舆纪要》 卷68通江县: 渃水 “在县治西,源出陕西南郑县之青石关,经众山中,流入县界,南流而东,折注于达州之渠江。亦曰宕水。亦曰诺水”。

  • 蛇洋洲

    今广西北海市南大海中之斜阳岛。与涠洲斜对,周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104遂溪县 “螺冈山” 条下: “蛇洋洲亦名小蓬莱,特起海中,如蛇形。周四十里,与涠洲山相对。”

  • 绕 (遶) 江站

    元置。在今广西临桂县西南。元《析津志》 天下站名有 “遶江”。

  • 新利墟

    亦作新地墟。即今广西苍梧县南五十里新地镇。清同治 《梧州府志》 卷2: 苍梧县有新利墟。

  • 茆头镇

    北宋置,属富顺监。即今四川自贡市南永安镇 (毛头铺)。《元丰九域志》 卷7富顺监: 茆头在“监西九十里”。

  • 三阜城

    唐置,为巂州治。在今四川西昌市。唐樊绰《云南志》卷1:“至苏祁四十里,至巂州三阜城四十里。”注:“州城在三阜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