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蒲江县

蒲江县

亦作蒱江县。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定县置,属邛州。治所在今四川蒲江县北一里。《元和志》 卷31蒲江县: “南枕 (蒲) 江水,因以为名。”大业初属临邛郡。唐属邛州。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 废入邛州。明洪武六年 (1373) 复置,属嘉定府。移治今蒲江县。成化十九年 (1483) 改属邛州。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南宋著名理学家魏了翁为本县人。


在四川省中部偏南。属成都市。面积580.4平方千米。人口25.5万。辖9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鹤山镇。汉临邛县地。西魏恭帝置广定县,为蒲原郡治。隋开皇初废蒲原郡。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定名蒲江县,以境内蒲江河为名。《元和郡县治》:“县南枕江水,因以为名。”大业初属临邛郡。唐、宋属邛州。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省县入邛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复置,初属嘉定府,后属邛州。清因之。1913年属上川南道,1914年属建昌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眉山专区。1952年属四川省眉山专区。1953年属温江专区。1960年并入邛崃县,1962年复置。1968年属温江地区,1983年划属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县境多为低山丘陵。河流属岷江水系。蒲江河于县西南入境,北东流至五星乡纳西来之临溪河后东流出境,形成两河沿岸冲积平原。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油菜籽、豆类。以蒲李、油条果、苡仁著称。矿产有煤、铁、天然气、蒲江砚石等。有机械、造纸、肥皂、化肥、食品等业。川藏公路经县境西北。名胜古迹有飞仙阁、二郎滩摩崖造像、朝阳湖、长滩湖、石象湖等。


猜你喜欢

  • 聂母

    即尼木。在今西藏尼木县西。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12作 “聂母”。

  • 亦思宽

    一作亦息渴儿。又名热海。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元史·耶律希亮传》:希亮“至于亦思宽之地”。即此。

  • 石牙墟

    即今广西来宾县东南石牙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来宾县图:东南有石牙墟。

  • 西镇店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清一统志·徐州府二》:西镇店“在砀山县东五十里。有公馆”。

  • 和溪镇

    北宋置,属新明县。在今四川岳池县西二十里。开禧三年 (1207) 升为和溪县。(1)在福建省南靖县西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面积169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和溪,人口 1590。因有四大坑

  • 疏附县

    清光绪八年 (1882) 置,属疏勒州。治所在喀什噶尔回城 (今新疆喀什市)。二十八年 (1902)属疏勒府。民国初属新疆喀什噶尔道。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55年徙治托库扎克巴

  • 汴水

    ①又名汴河、汴渠。《汉书·地理志》 作卞水,指今河南荥阳市西南索河。《后汉书》始作汴渠,移指荥阳一带从黄河分出的狼汤渠(即古鸿沟)。《后汉书·明帝纪》:永平十二年(69),“遣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注

  • 砀陂

    又名砀水。在今安徽砀山县南。《水经·获水注》: “ (砀) 陂中有香城,城在四水之中,承诸陂散流,为零水、瀼水、清水也,积而成潭,谓之砀水。” 《清一统志·徐州府一》: 砀水 “在砀山县南。亦名谷水”

  • 苎溪

    ①在今福建同安县西。《方舆纪要》卷99同安县:苎溪“在县西三十里。出莲花峰,东南流。县南有小同溪,出南安县南界洪岩山流合焉,又南入海”。明正统元年(1436)置巡司于此。②即今四川万县市之苎溪河(朱溪

  •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置,治所在东京路(后改辽阳路,治今辽宁辽阳市老城)。辖境西至滦河、辽河、嫩江,东至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及库页岛,北迄外兴安岭(今俄罗斯斯塔诺夫山),南达朝鲜东北部地区。明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