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一作缪国。西周封国,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 文公五年(前622),“冬,楚公子燮灭蓼”。即此。

②亦称。 春秋国名。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六十六里湖阳镇。《左传》: 桓公十一年 (前701),“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杜注: “今义阳棘阳县东南湖阳城。” 《汉书·地理志》 湖阳县:“故廖国也。”


古国名。春秋小国。(1)蓼,又作缪。偃姓。相传为皋陶之后。在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蓼城冈。春秋时灭于楚。《左传》文公五年(前622年):“楚子燮灭蓼。”即此。西汉置县。(2)“”,又作“”。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左传》桓公十一年(前701年):“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即此。


猜你喜欢

  • 渑池郡

    ①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治所在渑池县 (今河南渑池县西十三里)。辖境相当今河南渑池、洛宁二县一部分。西魏大统十一年 (545)废。②东魏兴和中侨置,属义州。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

  • 会潮海口

    在今越南中部清化省朱江入海口。《校补安南弃守本末》:明永乐七年(1409)于“古弘县之会潮海口”设巡检司。

  • 曾迟堡

    明置,属铁岭卫。即今辽宁铁岭县西二十里增盛堡。《方舆纪要》 卷37铁岭卫 “宋家泊堡” 条下: “曹 (应为曾) 迟堡在宋家泊堡东北,其东北又有平定堡。” 清改为曾十堡。

  • 温家川

    在今陕西神木县东南贺家川镇境内。1944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神府县迁治于此。

  • 侯计山

    即今湖南耒阳县东境猴息山。《水经·耒水注》: 耒阳 “县有溪水,东出侯计山,其水清沏,冬温夏冷,西流谓之肥川”。《方舆纪要》 卷80耒阳县: 侯计山在 “县东七十五里。相传诸葛武侯息此计兵。一名侯息山

  • 永兴寺

    在今湖北黄州市南长江滨。北宋王禹偁《黄州齐安永兴禅院记》:“齐安,郡名也。永兴,院额也。盖僧耆故老通而呼之,遂以为常耳。唐时旧州在齐安河上。《院录》云:因剌史杜仆射以白云观建为斯院。……其后随郡迁徙,

  • 新道县

    ①三国蜀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甘洛县东北。《三国志· 蜀书 · 李严传》: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 (218),“越嶲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即此。西晋改为护龙县。②即严道县。在今

  • 驿马坊张作霖墓园

    在今辽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驿马坊村西。1916年张作霖为其母所建。1928年6月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死后,停柩于沈阳东关竹林寺。1937年简葬于此。墓园坐东朝西,前为张作霖与其妻赵氏合葬墓,其后是张作

  • 竹洼寺

    又作竹瓦寺。亦名卓瓦公巴。即今西藏察隅县北竹瓦根。清末刘赞廷《波密日记》:由波罗“七十五里至甲惹同宿,七十里至竹洼寺宿”。即此。“竹洼寺”,藏语意为众生寺。

  • 宣恩县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改施南土司置,属施南府。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在湖北省西南部,东南邻湖南省。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