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行唐县

行唐县

①东晋改南行唐县置,北魏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行唐县东北三十里故郡村。太和十四年(490)于县置唐郡。熙平中移治犊乾城,即今治。隋属恒山郡。唐属恒州,长寿二年(693)改名章武县,神龙元年(705)复名行唐县。大历三年(768)于县置泜州。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又改名章武县,后唐同光初复名行唐县。后晋改名永昌县,后汉复名行唐县。北宋属真定府。元初改属保定路。明属真定府。清属正定府。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②辽置,属檀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辽史·地理志》:“本定州行唐县。太祖掠定州,破行唐,尽驱其民,北至檀州,择旷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县。”金废。


(1)古县名。辽置,治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属檀州。金废。(2)今县名。在河北省西部偏南。属石家庄市。面积961平方千米。人口41.2万。辖4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龙州镇。战国时为赵南行唐邑。汉置南行唐县,以战国南行唐邑为名,治今故郡,属常山郡。清乾隆《行唐县新志》:“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北魏改今名,太和十四年(490年)置唐郡治此;二十一年废唐郡,复属常山郡。熙平二年(517年)徙治今址。隋属恒山郡。武周长寿二年(693年)改名章武县,唐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属恒州。五代曾先后改名彰武、永昌县,属镇州。宋属真定府。元属保定路。明初属定州,正统十三年(1448年)改属真定府。清雍正后改属正定府。1914年属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改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68年改地区)。1958年并入新乐县,1962年复置。1993年划归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郜河、曲河、大沙河等流经县境。有口头水库。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红枣。为全国奶山羊基地县和省商品猪基地县。矿产银、铁、蛭石、大理石等。有机械、纺织、化工、建材、食品等工业。京鹿、新口公路经此。有古迹升仙桥及烈士纪念塔。


猜你喜欢

  • 忽谷

    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82后凉录: 后凉龙飞二年 (397),凉王吕光遣太原公吕纂 “败 (沮渠) 蒙逊于忽谷”,即此。《资治通鉴》 作怱谷。

  • 旴江馆

    唐置,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南宋端平元年(1234)改为驿。

  • 猴岭山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北五十里。《清一统志·怀庆府一》: 猴岭山 “北接太行,有阻猿麓,俗称侯景山”。

  • 雪里站

    清置,即今辽宁凤城市西北薛礼站。《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凤凰城通远堡 “东南六十里至雪里站”。即此。

  • 夏阳

    ①战国秦地,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二十里西少梁。《史记·秦本纪》: 惠文王十一年 (前327) “更名少梁曰夏阳”。即此。②即今山东微山县治夏镇。清属沛县,置夏阳巡司于此。(1)古邑名。(1)又作下阳。春秋

  • 平昌设治局

    1946年析巴中县东南部地置,属四川省。治所在江口镇(今四川平昌县)。1948年升为平昌县。1944年由巴中县析置,治今四川省平昌县江口镇。1948年升县。

  • 柳泉

    ①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北柳泉乡。为津浦铁路柳贾支线的起点。②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十里。《方舆纪要》 卷32宁阳县: 柳泉 “南流入洸河”。《清一统志·兖州府二》谓柳泉 “俗名柳子沟”。③在今河南镇平县东十八里

  • 和龙宫

    东晋咸康七年 (341) 鲜卑慕容皝所筑,在今辽宁朝阳市。《晋书·慕容皝载记》: 东晋永和元年 (345),“时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觧角而去

  • 管溪官山

    在今浙江缙云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4缙云县: 管溪官山 “在县东七十里,与台州府接境。薪竹之饶,居民所赖。又有龙潭三处,溉田甚广,以管溪经其下,因名”。

  • 婺源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婺源县置,治所即今江西婺源县。明洪武二年 (1369) 复为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婺源县置,治今江西省婺源县。属徽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