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行唐县

行唐县

①东晋改南行唐县置,北魏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行唐县东北三十里故郡村。太和十四年(490)于县置唐郡。熙平中移治犊乾城,即今治。隋属恒山郡。唐属恒州,长寿二年(693)改名章武县,神龙元年(705)复名行唐县。大历三年(768)于县置泜州。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又改名章武县,后唐同光初复名行唐县。后晋改名永昌县,后汉复名行唐县。北宋属真定府。元初改属保定路。明属真定府。清属正定府。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②辽置,属檀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辽史·地理志》:“本定州行唐县。太祖掠定州,破行唐,尽驱其民,北至檀州,择旷土居之,凡置十寨,仍名行唐县。”金废。


(1)古县名。辽置,治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属檀州。金废。(2)今县名。在河北省西部偏南。属石家庄市。面积961平方千米。人口41.2万。辖4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龙州镇。战国时为赵南行唐邑。汉置南行唐县,以战国南行唐邑为名,治今故郡,属常山郡。清乾隆《行唐县新志》:“初帝尧封于唐,今定州北唐城村即其地。后诸侯来归,诣平阳即帝位,南行经历行唐,邑之名由此始也。”北魏改今名,太和十四年(490年)置唐郡治此;二十一年废唐郡,复属常山郡。熙平二年(517年)徙治今址。隋属恒山郡。武周长寿二年(693年)改名章武县,唐神龙元年(705年)复名行唐县,属恒州。五代曾先后改名彰武、永昌县,属镇州。宋属真定府。元属保定路。明初属定州,正统十三年(1448年)改属真定府。清雍正后改属正定府。1914年属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改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定县专区,1954年属石家庄专区(1968年改地区)。1958年并入新乐县,1962年复置。1993年划归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山地丘陵和山前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郜河、曲河、大沙河等流经县境。有口头水库。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红枣。为全国奶山羊基地县和省商品猪基地县。矿产银、铁、蛭石、大理石等。有机械、纺织、化工、建材、食品等工业。京鹿、新口公路经此。有古迹升仙桥及烈士纪念塔。


猜你喜欢

  • 江宁郡

    唐至德二年(757)置,治所在上元县(今江苏南京市)。乾元元年(758)改为升州。唐至德二载(757年)置,治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京、句容、溧水等市县及安徽省当涂县地。属江南东道

  • 大石

    即今山西应县东南约三十里大石口村。宋代为应州东南往代州繁峙要道。《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雍熙三年(986),潘美攻下契丹寰、朔、云、应等州,与杨业以兵护四州民内徙,契丹复陷寰州,杨业欲“领兵出大石路”

  • 加查宗

    在今西藏加查县东北。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加查宗。“加查”,藏语意为汉盐。相传文成公主路过此地时,把一块盐放在一个山洞里,从此就从洞里流出了盐水。1960年与拉绥谿合并设加查县。驻仲坝。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

  • 青龙铺

    即今江西大余县东北三十里青龙镇。明嘉靖 《南安府志》 卷18: 大庾县有青龙铺。

  • 傅达里噶珊

    又作帕达勒、富达里、富打礼。原为明伏答林站。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西岸。清属宁古塔将军。康熙 《皇舆全览图》: 黑龙江下游西岸有 “富打礼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 《吉林通南》 卷17

  • 铜人原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新筑镇一带。《关中记》: “秦为金人十二,董卓坏以为钱,余二枚,魏明帝欲徙诣洛阳,到霸城重不可致,今在霸城大道南。”金人即铜人,故名铜人原。

  • 归化山

    在今广东惠东县北梁化林场附近。《隋书·地理志》:龙川郡归善县“有归化山”。《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归善县:归化山在“府东南百里。俗呼鸡笼山, 高二百丈,周百五十里,为群山之冠”。

  • 徐家集

    即今山东蓬莱市西南三十里徐家集镇。清道光 《蓬莱县志》 卷1 《市廛》 有徐家集。集镇名。在山东省蓬莱市境西部。属北沟镇。人口1400。为原徐家集镇人民政府驻地。村原名协城堡,清朝光绪年间,徐姓发展兴

  • 磁窑山

    在今宁夏灵武县东磁窑堡镇附近。明嘉靖《宁夏新志》 卷3灵州守御千户所: 磁窑山在 “州东北六十里。为陶冶之所”。

  • 㴔滩镇

    即今河南邓州市东三十六里汲滩镇。 《清一统志·南阳府三》: 㴔滩镇 “西枕湍河, 当襄、 陕之冲”。在河南省邓州市东部。面积22.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㴔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