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氏堡
在今山西垣曲县古城镇东南。《资治通鉴》: 东晋永和十二年 (356),“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胡三省注: “永嘉之乱,裴氏举宗据险筑堡以自守,后人因而置屯戍,故堡犹有裴氏之名,盖在河东界。”
确地待考,疑在今山西省垣曲县或绛县一带。《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即此。
在今山西垣曲县古城镇东南。《资治通鉴》: 东晋永和十二年 (356),“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胡三省注: “永嘉之乱,裴氏举宗据险筑堡以自守,后人因而置屯戍,故堡犹有裴氏之名,盖在河东界。”
确地待考,疑在今山西省垣曲县或绛县一带。《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年),“燕将军慕舆长卿入轵关,攻秦幽州刺史强哲于裴氏堡”,即此。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 金鹅岭 “一名飞凤岭。其山峻险,中藏群峰,下枕茭塘,接洋海。正统末,乡民立镇于此以避寇”。
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南萨岭河。《清一统志·克什克腾》: 萨里克河 “在旗 (旧驻地在今克什克腾旗东南瑞芝乡) 西四十里。源出乌素图杜尔宾山,东北流,入潢河 (西拉木伦河)”。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资治通鉴》:南朝陈太建四年(572)十一月,“周主行如羌桥”。胡三省注:“羌桥在长安城东, 以苻、姚诸羌而得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东。北周建德中武帝如羌桥,颁赐长安以
亦作路多克。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治。《清一统志·西藏》 阿里诸城: 鲁多克城 “在喇萨西北二千九百三十余里”。鲁多克又作茹拖、罗多克喀尔。清康熙间置,在今西藏自治区日土县。
即今洱海。在云南西部,大理市东。汉至南朝称叶榆泽。《汉书·地理志》 叶榆县:“叶榆泽在东。”
辽建,在今吉林珲春市西北密江乡。《金史·太祖纪》:太祖“既破留可,还攻坞塔城,城中人以城降”。即此。即今吉林省珲春市西北密江村。金为上京路地。
西魏恭帝二年 (555) 置,属江州。治所在贵平县 (今四川简阳市西南,后移治今仁寿县东北贵坪)。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双流、简阳等县市连界地区。隋开皇三年 (583) 废。
金置,属平晋县。在今山西太原市南。
一名乐野宫。故址在今福建邵武市东。《舆地纪胜》卷134邵武军《古迹》:乐野王宫“在邵武县东三十五里,越王游赏之行宫也。今乐城里乐坂之上有古基犹存”。《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邵武县“樵川驿”条下:“府东
西汉景帝五年(前152)改弋阳县置,属左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四十一里。因县东有阳陵故名。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废。古县名。汉景帝五年(前152年)筑阳陵(西汉五陵之一)并置县,治今陕西省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