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池
在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外城南面中门朱明门(又称南薰门)外。《续资治通鉴长编》:乾德元年(963),“募诸军子弟数千人,凿池于朱明门外,引蔡水注之,造楼船百艘”,习战池中。初名教船池,开宝六年(973)改名讲武池。
在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外城南面中门朱明门(亦称南薰门)外。《续资治通鉴长编》:乾德元年(963年),“募诸军子弟数千人,凿池于朱明门外,引蔡水注之,造楼船百艘”,习战池中。初名教船池,开宝六年(973年)改名讲武池。
在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外城南面中门朱明门(又称南薰门)外。《续资治通鉴长编》:乾德元年(963),“募诸军子弟数千人,凿池于朱明门外,引蔡水注之,造楼船百艘”,习战池中。初名教船池,开宝六年(973)改名讲武池。
在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外城南面中门朱明门(亦称南薰门)外。《续资治通鉴长编》:乾德元年(963年),“募诸军子弟数千人,凿池于朱明门外,引蔡水注之,造楼船百艘”,习战池中。初名教船池,开宝六年(973年)改名讲武池。
即六里堰市。今浙江海盐县西南六里乡。
一作蔓葭。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史记·赵世家》:武灵王二十年(前306),“王略中山地,至宁葭”。即此。古邑名。又作蔓葭。战国中山国邑。在今河北省鹿泉市北。《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二十年
在今印度曼尼普尔一带,或以为今阿萨姆北部以西以至于恒河流域。《新唐书·地理志》:安南通天竺道,“弥诺江水,千里至大秦婆罗门国”。唐樊绰《蛮书》卷10:“大秦婆罗门国在永昌西北,正东与诺诺江安西城楼接界
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二郡地置,属幽州。治所在昌黎县(今辽宁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葫芦岛市以东,辽河下游以西、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魏改为昌黎郡。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治昌黎县(今义县)。
在今陕西旬邑县北十五里。《清一统志·邠州》:陇川堡“四面壁立,溪涧环流。隋大业时,三水县尝治此”。
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相石亭 “在永丰县南。宋文天祥兵败空坑,过此山时,顾石崖祝曰: 天若祚宋,愿以崖石堕塞兵路。言讫,石果堕,元兵不得进。后人因名亭曰相石”。
在今山西中阳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42宁乡县: 楼子台山在 “县东南三十里。山势危耸,状若层楼,因名。其顶有刘公洞”。
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南一百五十里镇平乡金瓶崖。《明史·李应祥传》 万历间,“杨柳番出攻普安堡,犯归水崖、石门坎,遂入金瓶堡,杀守将”。即此。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东南金瓶岩。明万历十三年(1585
在今广东东莞市西南虎门镇西威远岛上。《方舆纪要》 卷101东莞县: 武山砦 “在县南”。《清一统志·广州府二》 “虎门寨” 条: “武山寨在县南武山,与虎门相应援。”
亦作伊娄堰。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新唐书·齐澣传》:开元间,“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澣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以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又立伊娄埭,官征其入”。见“伊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