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赤城县

赤城县

①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改赤城堡置,属宣化府。治所即今河北赤城县。民国初属直隶口北道。1928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属河北省。1958年废入龙关县,1960年复名赤城县。

②1929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由商城县改名,治所即今河南商城县。1932年复名商城县。


(1)旧县名。鄂豫皖苏区设。1929年由河南省商城县北部析置。1932年撤销,仍并入商城县。(2)今县名。在河北省北部,东南邻北京市。属张家口市。面积 5287 平方千米。人口28.5万。辖9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赤城镇。因赤城山得名。相传古赤城为蚩尤所居。《读史方舆纪要》:赤城堡“其地有古赤城,相传蚩尤所居”。赤城山“堡东五里,山石多赤。志云:古赤城在北山,坐据高险,最得形胜,盖即此山矣”。春秋战国属燕国上谷郡。秦为沮阳县地,属上谷郡。西汉置女祁县,治今县南,东部都尉治此。东汉省入下洛县。北魏置御夷镇。隋为怀戎县地,属涿郡。唐长庆二年(822年)置龙门县,属新州。辽增置望云县,属奉圣州。金改属德兴府。元升望云县为云州,后以龙门县改置望云县。明废州置赤城堡,并改望云县为龙门卫,属宣府镇。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改龙门卫为龙门县,以赤城堡置赤城县,属宣化府。1914年改龙门县为龙关县,属直隶省口北道。1928年改属察哈尔省。1952年划归河北省张家口专区。1958年赤城县并入龙关县。1960年县人民政府迁今址,龙关县改名赤城县,属张家口市。1961年划归张家口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3年复属张家口市。地处冀北山地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有白河、黑河、红河等。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谷子、玉米、马铃薯、莜麦等。多森林,为省林业重点县。特产蕨菜、榛子。有化肥、水泥、建材等厂及金、铁、石墨矿。112国道及赤宝、沙三公路经此。古迹有重光塔、赤城温泉、古长城、滴水崖。


猜你喜欢

  • 鼓 (皷) 里

    在今山东莒县故城内。《战国策·齐策》: 淖齿 “杀闵王于皷里”。鲍彪注: “莒中里也。”

  • 通利渠

    ①在今河北涉县西。《方舆纪要》 卷49涉县: 通利渠在 “县西一里。下流入于涉河,居民资以灌溉”。②又名鱼君陂。在今河北任丘市南。《新唐书·地理志》 任丘县: “有通利渠。开元四年,令鱼思贤开,以泄陂

  • 瑞金县

    五代南唐保大十一年 (953) 升瑞金监置,属虔州。治所即今江西瑞金市。《寰宇记》卷108虔州瑞金县: “本瑞金场,淘金之地也。”明 《赣州府志》 卷1: “唐天祐元年杨吴析雩都象湖镇置监,掘地得金,

  • 浛洭县

    唐改含洭县置,武德五年 (622) 为洭州治。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贞观初属广州。北宋开宝四年 (971) 改属连州,五年 (972) 以避太祖讳改为浛光县。古县名。唐以含洭县改名,治今广东省

  • 罗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石龙县 (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六年 (623) 治所在石城县 (今广东廉江市东北)。天宝元年 (742) 改为招义郡,乾

  • 蒲端国

    在今菲律宾班乃岛西南端附近。《宋史·真宗本纪》: 咸平六年 (1003),“蒲端国献红鹦鹉”。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蒲甘国” 条将蒲端遣使事误为蒲甘,后人或亦因此误认为蒲端国故地位于今缅甸中部。

  • 十八先生墓

    在今贵州安龙县北马场。南明永历时大学士吴贞毓等十八人冤死后葬此。清顺治十三年(1656)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亲笔大书“十八先生成仁处”,并建庙立碑于马场。

  • 铜台 (臺)驿

    在魏州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 内。《资治通鉴》: 五代梁乾化二年 (912),宣义节度使杨师厚军于魏州,“馆于铜台驿”。胡三省注:“因铜雀台以名驿。”

  • 飞越镇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定蕃、飞越、和孤三镇兵。”

  • 三朗镇

    即今河北故城县西北三朗乡。清光绪《故城县志》卷2:三朗镇“在县西北五十里,冀瀛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