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塘
即赤山湖。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梁书·沈瑀传》:“(齐)明帝复使沈瑀筑赤山塘。”《方舆纪要》卷20句容县:绛岩湖,“《志》云,吴赤乌中,筑赤山塘,引水为湖,历代皆修筑,后废”。
又称赤山湖。在今江苏省句容市西南。因塘近赤山得名。南齐时沈瑀始加修治,不久堙废。唐麟德中修复,旋废。天宝中改名绛岩湖。大历年间王昕立二斗门调节蓄泄,塘周百余里,灌田万顷。后年久失修,湖身逐渐缩小。
即赤山湖。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梁书·沈瑀传》:“(齐)明帝复使沈瑀筑赤山塘。”《方舆纪要》卷20句容县:绛岩湖,“《志》云,吴赤乌中,筑赤山塘,引水为湖,历代皆修筑,后废”。
又称赤山湖。在今江苏省句容市西南。因塘近赤山得名。南齐时沈瑀始加修治,不久堙废。唐麟德中修复,旋废。天宝中改名绛岩湖。大历年间王昕立二斗门调节蓄泄,塘周百余里,灌田万顷。后年久失修,湖身逐渐缩小。
即今河北井陉县西北三十六里南陉乡。产煤。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井陉县图: 北有南陉。
即今湖南湘乡市西南虞塘镇。《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虞塘镇 “在湘乡县西南五十里”。在湖南省湘乡市南部。面积89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政府驻枫紫殿,人口3800。境内昔有虞唐观,镇因寺名。19
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即今安徽固镇县。《汉书·地理志》 沛郡谷阳县注:“应劭曰:在谷水之阳。”故名。东汉属沛国。西晋废。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舆地纪胜》 卷37扬州: 隋炀帝宫 “在江都县 (今扬州市) 北五里。今为上方禅智寺。罗隐诗云: “远木连天水接空,几年行乐旧隋宫。”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北蜀冈。附近多唐墓。唐张祐《
①在今福建大田县南。《方舆纪要》卷97大田县:县前溪“在县治南。源出德化县界,环绕北出,县境诸溪涧水悉流入焉,东北入尤溪县境。亦谓之大溪,即尤溪之上源也”。②即今广东平远县北之仁居河。《方舆纪要》卷1
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元代以来称星云湖。《明 一统志》 卷86澂江府: 星云湖 “在江川县治南。周八十余里。东流五里入抚仙湖,两湖相通,鱼不往来”。
又名甲水、夹河。在今湖北郧西县西之金钱河。《寰宇记》卷141上津县:吉水“在县北七十里。源出石城山西汉水侧石臼中,色白而味甘,每上已与端午日,远近咸臻,饮之治冷疾”。《明史·地理志》 上津县:“又有吉
又称巴甸江。即今甸溪河。在云南弥勒县。《方舆纪要》卷115弥勒州:八甸溪“在州治北。其源有三,一出旧村,一出阿欲山,一出北倾山,至州治东而合流,南入盘江,或谓之巴甸江”。
亦作郭薄罗屯。明末清初,达呼尔族屯寨。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结雅河 (精奇哩江) 以东。《清代中俄关系挡案史料选编》: 顺治十年 (1653),礼部尚书胡世安等题奏: “在郭薄罗屯西居往吴加喇姓甫喇等屯,
又称玉水。即今山东济南市西南玉府河。《方舆纪要》卷31长清县:丰齐河在“县东北三十里。自泰山北下柳坞,都泉诸溪水会而成流,经渴马崖,又西北经丰齐镇。至县北,入大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