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承堡
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南。《晋书·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六年 (391),苻登 “复攻安定,为(姚) 苌所败,据路承堡”。《资治通鉴》 胡注: “路承,人姓名,筑堡自守,时因以为名。”
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南。《晋书·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六年 (391),苻登 “复攻安定,为(姚) 苌所败,据路承堡”。《资治通鉴》 胡注: “路承,人姓名,筑堡自守,时因以为名。”
西晋置,属交趾郡。治所当在今越南河北、谅山、兴海等省境。后废。
原名黄火镇。即今安徽繁昌县西南三十里黄浒镇。有黄浒河,北至荻港入江,隔河对岸为铜陵县界。《方舆纪要》 卷27繁昌县: 黄浒镇 “浒一作火。有黄火河,汇于荻港”。在安徽省繁昌县西南部、黄浒河北岸。面积3
又名三皇山、三室山。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镇北五里。《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与汉俱临广武而军”。《集解》:孟康曰,“于荥阳筑两城相对为广武,在敖仓西三皇山上”。《元和志》卷8郑州荥泽县:广武山“一名
清置,在今吉林双辽县东北卧虎镇之白菜村。为黑龙江至盛京(今辽宁沈阳市)驿站之。清西清《黑龙江外纪》卷2:由八虎道至盛京道里,“察伦霍多克,三十五里至白彩站”。
西魏改梓潼县置,属潼川郡。治所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南三十里石牛镇。隋开皇三年(583)移治今梓潼县,大业三年(607)复改为梓潼县。古县名。西魏改梓潼县置,治今四川省梓潼县南。属潼川郡。隋开皇三年(583
在今河北香河县东。《清一统志·顺天府二》: 香河 “在香河县东里许。俗名长沟。种茭荷多香气,县以此名”。
古丰乡川水。即今陕西山阳县之县河。《水经·沔水注》:丰乡川水“出弘农丰乡东山,西南流径丰乡故城南……又西南合关祔水(今马滩河)”。《水经注疏》引《山阳县志》:“丰河一名县河,出县东二十里圈岭。”
①唐贞观五年(631)置,属羁縻麟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②唐置,属羁縻充州。治所在今贵州镇远县西北。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贵州省镇远县西北。属充州。后废。
北宋置,属资官县。即今四川荣县西八十里来牟乡。
即拔达岭。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天山别迭里山口。《旧唐书·封常清传》: “开元末,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玄宗敕 (夫) 灵詧邀击下。灵詧使 (高) 仙芝以二千骑自副城向北至绫岭下,遇贼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