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开皇十一年(591)改遂城县置,属藤州。治所即今广西苍梧县(龙圩镇)。大业初属永平郡。唐改为戎城县。古县名。又作戎城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遂成(城)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西南。属永平
元大都在金中都的东北。皇城居全城南部的中央地区,南墙在今北京东、西华门大街以南,东墙在今南、北河沿西侧,西墙在今西皇城根,北墙在今地安门南。其布局是以太液池(今南海、中海、北海)为中心,东岸建有以大明
西汉置,属河间国。治所在今河北武强县(小范) 西北沙洼乡。东汉改名武遂县。见“武遂县”。
一名越支社。在今河北丰南市东南三十里。盛产盐。清于此置盐场,并设盐大使。《清一统志·遵化州二》: 越支盐场 “东接济民,西北至斗沽,接宝坻县芦台场,广袤二百四十里”。民国初并入芦台场。
南朝梁置,属海昌郡。治所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隋开皇时废。
在今安徽泗县东北。《清一统志·泗州》:溧河 “在州东北,即古历涧水。导源徐陂,南流绝蕲水,经历湖戍,西通塔影湖注于淮”。
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六十里富春江中。《明史·李文忠传》:明初张士诚攻严州,李文忠“破之大浪滩,乘胜克分水”,即此。
即今四川江安县南万里镇与长宁县东南万岭镇间之蜀南竹海。清嘉庆《江安县志》卷2:万岭箐“一名松山。在县东南七十里。有城墟大小射圃遗迹,碑志灭没不详所始。……《方言》:凡竹木茂者皆呼为箐,竹曰竹箐,木曰木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始安县置,为桂州治。治所即今广西桂林市。以临近桂江为名。天宝初为始安郡治,至德二年 (757) 为建陵郡治,乾元初复为桂州治。南宋绍兴三年 (1133) 为静江府治。元为静江
唐贞观七年 (633) 置,后属羁縻笮州。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