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厚坡镇。南朝宋至北魏侨置弘农郡(恒农郡)于此。《元丰九域志》卷1邓州顺阳县“有五垄山”。
①北周置,治所在清泽县 (今山东郓城县东十六里)。隋废。②隋大业二年 (606) 改兖州置,治所在瑕丘县(今山东兖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曲阜、泰安、莱芜、汶上、宁阳、泗水、邹城等市县地。大业三年
即今江西南昌市八一公园北门对面佑民寺。南朝梁天监年间建。《清一统志·南昌府》:佑清寺“在新建县治东。旧为上蓝禅院。唐马祖道一以梁葛鱏宅建。宋改能仁寺。明为永安寺。本朝顺治五年重建,改今名”。
在今江苏徐州市北二十里洞山村。为西汉早期楚王墓。1986年发掘,在封土堆之下,凿山为室, 由墓道、甬道、主墓室和附属建筑几部分组成。规模宏大。主室内设前堂、后寝、厕间、侧室、耳室,均凿山而成。附属建筑
1945年解放后由长治县析置,属太行区。治所即今山西长治市。1949年11月撤销,改设长治工矿区。在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西麓。面积1.4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344.6平方千米)。人口316.8万(市辖
又名龙泉河。源于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老龙窝,流经大安村过教军场入大石河。《水经·圣水注》:防水“出(良乡)县西北大防山南,而东南流径羊头阜下,俗谓之羊头溪,其水又东南流,至县东入圣水”。
即今台湾台南县西南佳里镇。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即此。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始见于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杜臻《彭湖台湾述略》作“茄哩屿”
即元普济州。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元史·地理志》:普济州在德昌路西北“夷名玕甸”。
在今四川巫溪县北。《清一统志·夔州府二》:大金沟盐课司“在大宁县北三十五里。明设巡司。本朝乾隆元年,改设盐课大使”。
即今贵州天柱县东北三十二里蓝田镇。清时有兵驻守。1932年置蓝田镇,后废。1984年复设蓝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