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都昌县

都昌县

①西汉初置都昌侯国,高帝六年 (前201) 封朱轸为都昌侯,即此。景帝中元年 (前149)改为都昌县,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西二里。西晋属北海国。南朝宋寄治青州东阳城 (今山东青州市)。北魏属北海郡,移治今昌乐市东北二十里都昌集。唐武德六年 (623) 废。

②南齐改郁县置,为北海郡治。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东魏武定七年 (549) 改为安流县。

③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浩州。治所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北七十五里北炎乡洞门口。八年改属江州。《元和志》 卷28江州: 都昌县 “以县北有都村,配以昌字,取嘉名也”。大历间徙治今都昌县。北宋属南康军。元属南康路。明、清属南康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


(1)古县名。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省都昌侯国置,治今山东省昌邑市西南。属北海郡。东汉属北海国。建安初,北海相孔融出屯都昌,即此。南朝宋寄治青州城(今山东青州市),仍属北海郡。北魏徙治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北都昌集。北齐属高阳郡。隋先属潍州,后属北海郡。唐武德六年(623年)省。(2)今县名。在江西省北部,西、南临鄱阳湖。属九江市。面积1988平方千米。人口72万。辖12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都昌镇。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彭泽县地置都昌县,隶浩州,治今北炎乡洞门口。以“县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得名。八年属江州。大历年间治所迁彭蠡湖之东(即今址)。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隶南康军。元隶南康路。明、清隶南康府。1912年隶江西省,1914年属浔阳道,1927年复属江西省。1942—1945年县治曾一度迁驻卢家、段扪鼓、白水塘。1949年属九江专区,1970年属九江地区,1983年属九江市。地处鄱阳湖平原东北部,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棉花、小麦、油菜籽、花生、芝麻、苎麻等,为全国商品棉、商品鱼生产基地县和省油菜籽、油茶、芝麻、苎麻生产重点县。水产资源丰富,特产银鱼、珍珠;盛产大蒜和中药材蔓荆子。有瓷土、石英、石灰石、花岗石等矿。工业有采矿、机械、造船、建材、陶瓷、棉纺、贝雕工艺、钮扣等。有景九高速和景湖、蔡都、都七等公路;水运发达,鄱阳湖航道既可达省内各港,又可入长江沿岸各港。名胜古迹有南山风景区、老爷庙、飘水岩、鄡阳故城遗址等。


猜你喜欢

  • 思懃江

    古名灵溪水。又名富川水。即今广西昭平县东北、钟山县西之思勤江。《方舆纪要》 卷107昭平县: 思懃江在 “县东北百里。《志》 云: 源出富川县界丹霞洞,流经白藁涧,至思勤废县,与韦峒浊水江合,又西南入

  • 罗么 (麽) 山

    在今云南玉溪市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15新兴州: 罗么山 “在州东北二十里。今名石崖山,下有白龙泉,流为罗么溪。溪凡九曲,入于大溪”。

  • 硖川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麟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

  • 新穿镇

    北宋置,属新津县。在今四川新津县东北四十里花园乡一带。以新穿水 (今杨柳河) 而名。

  • 白羽

    即析。春秋楚邑。即今河南西峡县治。《左传》:昭公十八年(前524),“冬,楚子使王子胜迁许于析,实白羽”。即“析”。

  • 麻冢集

    在今河南永城市西南六十里,南与安徽涡阳县接壤。1939年春至1941年春抗日军政大学四分校旧址在此。

  • 瓦述余科安抚司

    简称余科或鱼科土司。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打箭炉厅。治所在今四川道孚县北甲宗乡(旧鱼科乡)。宣统三年(1911)改流,归道坞委员管辖。

  • 西林寺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西北麓东林寺西,与东林寺相对。东晋太元中僧慧永建,隋开皇中修。唐宋尤盛,元时毁。明洪武十四年(1381)复建。现仅存一栋殿宇及寺侧建于唐开元年间的西林塔。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林寺西

  • 玉虚观

    在今湖北兴山县东。《清一统志·宜昌府》:玉虚观“在兴山县东香溪侧。唐天宝中建,有明皇御赐题额”。

  • 蒙泽

    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二十二里故蒙城一带。《左传》: 庄公十二年 (前682) 秋,“宋万弑闵公于蒙泽”。杜注: “宋地。梁国有蒙县。” 《水经·获水注》: 获水 “东南流径蒙泽”。宋以后湮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