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鄢水

鄢水

即今湖北西北部蛮河。为汉水支流。《左传》: 桓公十三年 (前699),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杜注: “鄢水,在襄阳宜城县入汉。” 《水经·沔水注》: “夷水,蛮水也。桓温父名夷,改曰蛮水……又谓之鄢水,《春秋》 所谓楚人伐罗,渡鄢者也。”


古水名。又作漹水。即今湖北省中部汉江支流蛮河。《左传》桓公十三年(前699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即此。


猜你喜欢

  • 西疆山

    亦名嵹台山、西强山、马寒山。即今青海东部、甘肃西南之西倾山。《北史·吐谷浑传》:南朝宋景平中,吐谷浑阿豺“升西强山,观垫江源”。《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洮水注之。《沙州记》曰:洮水与垫江水俱出嵹

  • 河山县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497) 置,属荆州。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北。二十二年 (498) 属鲁阳郡。隋大业初废。古县名。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置,治今河南省叶县西北。属鲁阳郡,隋初属襄城郡。大业初废

  • 山口城

    唐建,属黎州。在今四川汉源县北。《资治通鉴》:五代梁乾化四年(914)十一月,南诏寇黎州,前蜀王宗范等三招讨击之,“丙辰败之于潘仓嶂,斩其酋长赵嵯政等。壬戌,又败之于山口城”。胡三省注:“路振《九国志

  • 大洴墟

    即今广西岑溪县东五十里大洴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岑溪县图:东有大洴汛。

  • 淮南道

    唐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贞观元年(627) 置,辖境相当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东至海,西至湖北广水、应城、汉川等市县一带。开元二十一年 (733) 置淮南道采访处置使,治所在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 玛尔瑚鲁克山

    在今新疆叶城县南。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1:密尔岱山“与玛尔瑚鲁克山峰峦相属,玉色黝而质坚,声清越以长”。

  • 大漠州都督府

    唐显庆三年(658)以葛逻禄炽俟部置,属北庭都护府。在今新疆福海县境。8世纪前期废。唐显庆二年(657年)以葛逻禄炽俟部置,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额尔齐斯河以南至乌伦古河之间。属北庭都护府。8世纪末

  • 吕城

    春秋时宋邑。即今江苏铜山县东南五十里吕梁集。《左传》:襄公元年(前572),“秋,楚子辛救郑,侵宋吕、留”。即此。西汉置吕县。

  • 兴安城总管

    清光绪八年(1882)置,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在兴安城(今黑龙江省萝北县北兴东村)。辖今黑龙江省萝北、嘉荫等县地。二十年(1894)裁。

  • 哈喇噶阿瞒

    一名紫泥泉。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七十里。《清一统志· 喀喇沙尔》: 哈喇噶阿瞒“在喀喇沙尔城西南九十里,硕尔楚克南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