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鄱阳郡

鄱阳郡

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 孙权分豫章郡置,治所在鄱阳县 (今江西波阳县东北古县渡镇)。三国吴赤乌八年 (245) 移治吴芮故城(今波阳县)。辖境当今江西鄱阳湖东岸、进贤县以东及信江、乐安江流域 (婺源县除外)。晋移治广晋县 (今波阳县北石门街镇),南朝齐复治鄱阳县 (今波阳县)。隋开皇九年(589) 废。大业初复改饶州为鄱阳郡,治所仍在鄱阳县。唐初复改为饶州,天宝元年 (742) 又改鄱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饶州。元改饶州路。明太祖辛丑年 (1361) 改置鄱阳府,寻改饶州府。


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分豫章郡置,治鄱阳县(今江西鄱阳县东北古县渡,赤乌八年(245年)移治今鄱阳县)。属扬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鄱阳湖以东信江、昌江、乐安江流域(婺源县除外)及进贤、都昌等县地。西晋移治广晋县(今江西鄱阳县北石门街镇)。南朝齐复治鄱阳县(今属江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间又曾改饶州为鄱阳郡。


猜你喜欢

  • 汶东州

    唐天宝前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宝兴县境。后废。

  • 练寺集

    即今河南扶沟县南二十四里练寺镇。清光绪《扶沟县志》 卷2 《村集》: 有 “练寺集”。民国《西华县续志》 卷1 《大事记》: 咸丰九年 (1859) 二月,捻军 “破扶沟练寺集”。

  • 康大营

    即今吉林梅河口市北康大营镇。《清史稿·地理志》 海龙府: “东北马家船户至康大营入吉林伊通。”

  • 鹄山县

    唐贞观十二年 (638) 置,属瀼州。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西南。贞元后废。古县名。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南。属上思州。宋废。

  • 清化水

    ①即今广东始兴县南清化河。《方舆纪要》卷102始兴县: 清化水 “在县南百二十里。源出翁源县界,东北流,至县东合于朔水”。②即今陕西延安市潘龙川。《寰宇记》 卷36延州丰林县: “清化水在县东北四十五

  • 洛阳殿

    又作乐阳殿。在北魏平城西苑内,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下皇庄一带。 《水经·㶟水注》: 武州川水 “又东南流出山,《魏土地记》 曰: 平城西三十里武州塞口者也。自山口枝渠东出入苑,溉诸园池,苑有

  • 南桥水

    ①即今海南省文昌县南迈南溪。《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 南桥水 “在文昌县东”。正德 《琼台志》 卷5: 南桥水 “一名文昌江。在县南一里。西廂水源有二,一自迈南山,一从龙塘,各流至县前相合,达青澜

  • 交趾刺史部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为十三部刺史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大部及越南中部、北部地区。东汉改为交州。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区约原南越地即今广东、广西大部和越南北部、中部。无定治。一说治苍

  • 硖石镇

    即今浙江海宁市。明嘉靖 《嘉兴府图记》卷3: “唐置硖石镇,镇西紫微山与镇东东山相峙,因名。” 南宋初设巡检司,元至正时设税课务,明初改税课局,兼置河泊所。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三十五年 (1

  • 回蹬关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回蹬山上。《清一统志·楚雄府》:回蹬关巡司“在广通县(今广通镇)西十五里。元末红巾陷中庆,梁王奔威楚,求救于大理,段功率兵攻红巾古田等,追至回蹬关,大破之,即此地”。明、清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