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铁门关

铁门关

①明置,属迁安县。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西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铁门关 “在县西北百里,距关二里即遵化县界之李家谷口。《郡志》: 关南十五里为窟窿山,山多洞穴,高与铁门关齐”。

②在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南、陕西定边县东北界上。《宋史·王超传·子德用》: 至道二年 (996),“分五路出兵击李继迁,超帅兵六万出绥、夏,德用年十七,为先锋,将万人战铁门关”。

③金置,在今山东利津县东北七十里汀河乡东南前关村。《方舆纪要》 卷31利津县: “旧置关于此,以控滨海之险。稍东丰国镇也。”

④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明一统志》卷59汉阳府: 铁门关 “在禹功矶旁。吴、魏相持,用兵沔口,于此设关为险”。

⑤即今新疆库尔勒市北铁门关。《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 即此。唐诗人岑参 《题铁门关楼》 诗: “铁关天西涯,极目少行人。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⑥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杰尔宾特西约二十六里。《元史·太祖纪》: 十六年 (1221) “夏四月,驻跸铁门关”。《明史·西域传》: 渴石 “又西三百里,大山屹立,中有石峡,两崖如斧劈。行二三里出峡口,有石门,色似铁,路通东西,番人号为铁门关,设兵守之。或言元太祖至东印度铁门关,遇一角兽,能人言,即此地也”。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库尔勒市间。扼孔雀河上游长达14千米的陡峭峡谷的出口,是古代进入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孔道。晋代在此设关,因其险固,故称铁门关。峡谷亦因之称铁关谷,也叫遮留谷,今通称哈满沟。峭壁千仞,地势险要。唐代诗人岑参的《题铁门关楼》有“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句,在其《银山碛西馆》诗又有“银山峡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句。今遗址尚存。关旁绝壁上刻有隶书“襟山带河”四大字。


猜你喜欢

  • 钟 (鍾) 祥场

    亦名针匠店。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六十五里钟祥镇。清同治 《仁寿县志》 卷1: “针匠店更名钟祥场。”

  • 天河

    在今湖北郧西县西为汉水支流。《方舆纪要》卷79郧西县“汉水”条下:天河“在县西南一里。出县西北界虎鸣峪,驾山而下,经县南达汉水,如自天来,故名”。集镇名。在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西南部。属天河街道办事处驻

  • 建水镇

    在今广东罗定市西南罗定江东。即建水废县。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

  • 乾元县

    唐乾元元年 (758) 改安业县置,属京兆府。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寻改属商州。五代汉乾祐二年 (949) 改名乾祐县。古县名。唐乾元元年(758年)以安业县改置,治今陕西省柞水县,属京兆府。五代汉乾祐

  • 东黎县

    北魏永安元年(528)析黎阳县置,属黎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浚县东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永安元年(528年)分黎阳县置,治今河南省浚县东北。属黎阳郡。北齐废。

  • 马槽山

    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26庐江县“金牛山”条下:“县西五十里又有马槽山,上有寨垒,相传曹魏所筑。”

  • 武阳江

    即今四川中部之岷江。《明史·地理志》彭山县: “东北滨大江,内江自双流县流入焉,即牧马川也,合流而南,亦曰武阳江。”

  • 宝盖山

    ①在今江苏镇江市西。《清一统志·镇江府一》: 宝盖山 “在丹徒县西四里。有茅山道院”。②即今福建石狮市东南宝盖山。明 《寰宇通志》 卷46泉州府: 宝盖山 “在晋江县南。上有石塔 (姑嫂塔),宏壮耸拔

  • 辉特下前旗

    清乾隆二十年 (1755) 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古旧旗名。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辉特部置,与杜尔伯特左翼十一旗同游牧。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诺尔省乌布苏诺尔

  • 宣仁门

    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隋、唐洛阳故城皇城东墙门。《资治通鉴》: 唐天宝十四年 (755),安禄山攻陷东京,“封常清战于都亭驿,兵败; 退守宣仁门,又败; 乃自苑西坏墙西走”。即此。唐洛阳城(今河南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