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墟隘
在今福建明溪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8归化县:“长平墟隘在县东北四十里。路出邵武府之泰宁县及将乐县。”
在今福建明溪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8归化县:“长平墟隘在县东北四十里。路出邵武府之泰宁县及将乐县。”
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旧县乡。《清一统志·泰安府一》: “以在谷城之南,故名。” 北宋开宝中尝为东阿县治。
北宋置,属永平县。即今河北永年县。宋范成大 《临洺镇》 诗自注: “去洺州三十里,洺酒最佳。”
又名危渡口。在今河北深州市东北四十里,古滹沱河南岸,今名西凌霄。《后汉书·光武帝纪》: 光武自蓟南驰 “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未毕数车而陷”。李贤注: “即光武所渡处,今俗谓之危渡口。” 《寰
一作休崲湖。在今浙江上虞市西南。《宋书·谢灵运传》: “灵运既不得回踵,又求始宁岯崲湖为田。” 即此。《南史·谢灵运传》 作 “休崲湖”。山 一名
亦名杨桃溪。即今四川盐亭县东南洋溪河。《舆地纪胜》卷154潼川府:杨溪“在永泰县东南。源出果州”。
即今吉林安图县西南松花江上源二道白河。《清一统志 · 吉林一》: 混同江,“江有东西二源: 东源出长白山颠之潭,激湍奔注,瀑布千寻,俗名图拉库。二派分流,东曰安巴图拉库河,西曰阿济格图拉库河,行数十里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果州。治所在今四川营山县北。《寰宇记》 卷139朗池县: “以临古朗池为名。” 天宝初属南充郡,乾元初复属果州。宝应元年 (762) 属蓬州,贞元元年 (785) 移于歇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北功山镇。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国》:寻甸县北有功山。旧有外委驻防。
在今山西阳泉市西南郊十二里林立村山腰。原为佛寺,额曰“万岁寺”, 至清代佛像已毁,改奉关羽,始称今名。创建年代不详。北宋宣和四年(1122)重建。明、清曾予补修。现存正殿仍为宋代原构。殿内脊板、六椽栿
北宋置,即今甘肃定西县。绍圣三年(1096)改名安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