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汀县

长汀县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置,为汀州治。治所在长汀村(今福建上杭县北十里九洲)。旋迁东坊口(今长汀县东北五里东街)。至大历四年(769)移治白石村(即今长汀县治)。《元和志》卷29汀州:“因长汀溪以为名。”元为汀州路治。明、清为汀州府治。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年直属福建省。唐宋时地产铜铁,宋季并置有锡场、银务、铁务于此。


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邻接江西省。属龙岩市。面积 3090 平方千米。人口49.2万。辖11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汀州镇。晋为新罗县西部地。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长汀县,以长汀溪为名(见《元和郡县志》)。初治长汀村(今上杭县九洲),旋迁东坊口(今县北大同乡东街)。大历四年(769年)迁白石村(今汀州镇),属汀州。1913年属西路道(1914年改称汀漳道)。历为汀州、汀州路、汀州府治。1913年废府存县。1928年直属福建省。1929—1934年先后成立长汀、汀连、新汀、汀东、兆征、汀西及汀州等地苏维埃政府,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49年属第八专区。1950年属龙岩专区,1971年改称龙岩地区。1996年属龙岩市。地处闽西南低山丘陵地区、武夷山南段。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资源丰富。农产有稻、甘薯、大豆、油菜籽,并产松脂、油茶、油桐等。特产“河田鸡”、豆腐干。手工业以产斗笠、雨伞、皮枕等著名。矿产有铁、磷、钨。工业有纺织、造纸、机械、建材、森工等。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云骧阁、试院、朝斗岩。城内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旧居。西门外罗汉岭建有瞿秋白纪念碑。长汀革命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堵水

    在今湖北省西北部。为汉水支流。有西、南两源: 南源名官渡河,源出川、鄂、陕三省交界之阴条岭,东北流; 西源名汇湾河,源出陕西镇坪县东北,至余药铺折向湖北竹溪县境,至竹山县两河口与官渡河汇流后,始名堵河

  • 阿巴噶部

    亦作阿坝垓。明、清蒙古部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五部之一。为成吉思汗弟布格博勒格图(别里古台)后裔塔尔尼库同所领部落。明中叶以来,服属察哈尔。其曾孙多尔济不堪林丹汗苛虐,率部投依喀尔喀,游牧于漠北克鲁伦河

  • 史可法祠墓

    在今江苏扬州市广储门外梅花岭扬州博物馆内。史可法(1601—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末抗清名将,守卫扬州时殉难。养子史德威曾与史可法一道抗击清兵,因未找到史可法的遗体,便把其

  • 华墅镇

    即今江苏江阴市东南北四十五里华士镇。清光绪《江阴县志》卷2:华墅镇“市北枕砂山,南俯市河,东西相距三里,南北相距二里余。邑中市镇之大者称华墅、青旸,列肆繁盛,百货皆备,濒江各乡贸布者,向以午夜率明灯列

  • 陈官屯

    ①即今天津市静海县南二十五里陈官屯镇。在南运河东岸,为水陆交通要冲。清设陈官屯汛。②即今河北卢龙县东北三十里陈官屯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卢龙县图:东北有陈官屯集。

  • 同轨城

    在今河南洛宁县东北杨坡乡城头村。西魏置同轨防于此。《周书·裴宽传》:“大统五年,授都督同轨防长史。”隋开皇初熊耳县和唐初永宁县皆曾移治于此。《资治通鉴》:唐宝应元年(762)十月,讨史朝义、仆固怀恩等

  • 舆县

    西汉置,属临淮郡。治所在今江苏仪征市北。东汉改为舆侯国,属广陵郡。三国吴复为舆县。南朝宋元嘉十三年 (436) 并入江都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江苏省仪征市北。属临淮郡。东汉属广陵郡。南朝宋元嘉十三年

  • 乌苏城

    在今山西沁县西南二十余里乌苏村。《魏书·地形志》:铜鞮县有乌苏城。即今山西省沁县西南乌苏村。《魏书·地形志》:乡郡铜鞮县“有乌苏城、沙石堆”,即此。

  • 苏门山

    又名百门山。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七里。《晋书·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即“百泉山”。

  • 鹿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安定县置,属冀州。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镇。《元和志》 卷17鹿城县: “取县东故鹿城为名。” 大业初属信都郡。唐属深州,至德元年 (756) 改名束鹿县。古县名。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