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使泥山
在今云南凤庆县北百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阿鲁使泥山“中有洞,深十余步,上积华盖,层层如楼阁,常有白气出入其中,名曰霞洞。两山迥绝, 中为磴路,可百余步,平直如砥。径之旁皆细草蒙葺,俗呼观音接路”。
在今云南凤庆县北百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阿鲁使泥山“中有洞,深十余步,上积华盖,层层如楼阁,常有白气出入其中,名曰霞洞。两山迥绝, 中为磴路,可百余步,平直如砥。径之旁皆细草蒙葺,俗呼观音接路”。
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济源县(今河南济源市)。四年(621)废。
北宋置,属庆阳府。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宋史·地理志》: 绥远砦 “地本骆驼巷,元符二年进筑,赐名”。
即赤鼻山。亦作赤壁矶。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北宋苏轼谪居黄州,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误认为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之处。清康熙年间定名为“
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21小程番长官司: “嘉木箐在司南十五里。”
元太祖十一年(1216)改太原府置,属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治所在阳曲县(今山西太原市)。辖境相当今山西管涔山、五台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大德九年(1305)改为冀宁路。蒙古太祖十三年(1218年)改
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南,南流注入二道江。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古洞河“亦出珲春西界山中,直西流百余里入吉林府界,北岸界敦化县,又西百里许与富太河(即富尔哈河)会”。松花江上源之一。满语意为“急流的河流
唐置,在今山西兴县东二十里交口村。《元和志》 卷 14 合河县: “蔚汾关在县东七十里。” 《方舆纪要》 卷40兴县: 蔚汾关 “盖以蔚汾水为名”。
北魏旧都盛乐故宫。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魏书·太宗纪》:“太宗明元皇帝,讳嗣,太祖长子也,母曰刘贵人,登国七年生于云中宫。”即此。《水经·河水注》:“白渠水又西径魏云中宫南。《魏土地记》曰
今四川宜宾市东长江南岸南广镇。地当南广河注入长江处,地势险要。清光绪 《叙州府志》 卷13庆符县: 南广关在 “县东北一百三十里。今设巡役,稽查滇铜、蜀盐”。
南朝梁置,为桂平郡治。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道光 《桂平县志》 卷4: “县以桂名,桂其土产也。” 隋属郁林郡。唐为浔州治。北宋嘉祐间,移治今桂平县。元为浔州路治。明为浔州府治。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