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陇右道

陇右道

唐贞观元年(627)置。为十道之一。因在陇山之右(西),故名。据《唐六典》卷3:辖境“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相当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地。开元二十一年(733)置陇右道采访使,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县)。乾元元年(758)废。但作为地理区划名称,直至五代时仍被沿用。


唐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开元后治鄯州(今青海乐都县)。辖区约今甘肃省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至中亚等广大地区。景云二年(711年)曾分黄河以西为河西道,开元二年(714年)废。安史乱后地入吐蕃。


猜你喜欢

  • 青山镇

    ①唐置,属苍溪县。在今四川苍溪县西三十里。为西路要冲,唐贞观中最盛。②即今安徽六安市西南青山乡。明万历 《六安州志》 卷2 《集》: 青山湾在 “南五十里”。③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南青山乡。《清一统志 ·

  • 府江

    亦作府河。今四川都江堰市东南内江柏条河分流,南流纳油子河,东南流经成都市北,东南流与南河 (走马河) 合流,至双流县华阳镇纳江安河,流至彭山县江口镇与岷江正流合。唐末以前由成都西北向西南流与南河会合。

  • 李渡镇

    ①在今四川渠县南李渡乡。清同治《渠县志》卷4:李渡场在“县南隔江二十里,为大竹赴省大路”。②即今四川涪陵市西北三十里长江北岸李渡镇。镇以长江津渡为名。清同治《涪州志》卷2:李渡“相传李白曾过此,因名”

  • 汤池驿

    明置,属云南府宜良县。在今云南宜良县西北汤池。《方舆纪要》卷114宜良县:汤池驿“在县西北八十里。有汤池水,如百沸汤。汤池巡司亦置于此”。

  • 太原市

    ①1947年由阳曲县析置,为山西省会。治所即今山西太原市。②集镇名。即今福建将乐县北大源乡。《清一统志·延平府》“高滩市”条下:“太原市,在(将乐)县北八十里隆溪上都。”别称并州。古称晋阳。在山西省中

  • 十二关防送千户所

    元至正间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一泡江之东今云南大姚县境。明洪武中改十二关长官司。

  • 咸同支线

    从陕西咸阳向北经三原、富平、耀县至同官 (今铜川)。全长138.4公里。为陇海铁路支线。1939年动工兴建,1941年建成。

  • 蒐登站

    又作搜登、苏通站。清置,故址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北搜登站镇。《清一统志 · 吉林二》“尼什哈站” 条下: 乌拉站 “又西南七十里至蒐登站”。

  • 青云 (雲) 寨

    在今福建沙县西。《明通鉴》: 洪武元年 (1368) 六月,“ (陈) 友定故将金子隆、冯谷保等复率众寇延平,(延平卫部将蔡玉) 击败之,追至沙县青云寨,子隆负险拒守”,即此。

  • 汊口桥

    一名会源桥。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南汊口乡。清康熙《休宁县志》卷2:汊口桥“南三十五里。通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