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陇西郡

陇西郡

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置,治所在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南)。以在陇山之西而得名。辖境相当今甘肃陇山以西、黄河以东、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以北、祖厉河和六盘山以南之地。东汉以后逐渐缩小。三国魏移治襄武县(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北魏末为渭州治。辖境仅有今甘肃陇西县附近地。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改为陇西郡。唐初复改为渭州,天宝元年(742)改为陇西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渭州。


战国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以义渠地置,治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因在陇山以西得名。西汉时辖境约当今甘肃省陇西、武山、天水等县市以西,礼县、舟曲、卓尼、岷县等县以北及广河县以东、以南的洮河中游地区。东汉西境扩大至今青海省尖扎、同仁等县以东,南境缩小至今岷县一带,东境仅有今武山、礼县等县以西地区。三国魏移治襄武县(今陇西县东南)。属雍州。西晋属秦州。十六国时辖区缩小。北魏时仅及今陇西、渭源等县地。永安三年(530年)于郡置渭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渭州为陇西郡。


猜你喜欢

  • 大巴岭山

    即今川陕边界之大巴山。《寰宇记》卷133南郑县:“大巴岭山在县西南一百九里。《水经注》云:廉水出巴岭,北流经廉州。又《周地图记》云:此岭之南是古之巴国也。”

  • 海参崴

    即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清属宁古塔副都统。清曹廷杰 《西伯利东偏纪要》: “海参崴在双城子东南二百一十三里强。……俄名那吉窪斯托克,坐东北向西南,海口形如撮箕,长约十里,宽约六、七里,出口处宽四里。

  • 西平城

    十六国汉置,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四十里。《资治通鉴》:东晋永嘉六年(312),汉主刘聪以“济南王骥为征西将军,筑西平城以居之”。即此。十六国汉嘉平二年(312年)筑,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北。《晋书·刘聪载

  • 白沙埠

    即今山东临沂市北二十四里白沙埠镇。民国《临沂县志》舆图:县北有白沙埠。

  • 临河卫

    明洪武中置,属陕西都司。治所即今甘肃民勤县。三十年 (1397) 改为镇番卫。

  • 江口堡

    ①明嘉靖中置,属绥宁县。即今湖南绥宁县南三十九里黄桑坪苗族乡。②即今广东始兴县西江口。明隆庆六年(1572)黄塘驿迁此。明初置,在今广东省始兴县西江口。

  • 北郊坛

    东晋咸康八年(342)立。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九华山南。《宋书·礼志》:“北郊,晋成帝始立,本在覆舟山南,宋太祖以其地为东游苑,移于山西北。后以其地为北湖,移于湖塘西北,其地卑下泥湿,又移于白石村东。

  • 丰豫门

    原名涌金门。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增筑杭城,改称丰豫门。为南宋临安城西门之一。明初复名涌金门。

  • 插汉城

    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索博日嘎苏木。辽庆州古城在此。《清一统志· 巴林》: 庆州旧城“此城在喀喇木伦河旁,蒙古名插汉城,周五里余。喀喇木河即黑河。黑山在其东北三十里”。

  • 达末娄

    北魏作豆莫娄。在今黑龙江省嫩江中下游至呼兰河流域之松花江平原。《新唐书·东夷传》:达末娄“自言北夫余之裔,高丽灭其国,遣人渡那河, 因居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