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雷公山

雷公山

①在今广东雷州市西北。《清一统志·雷州府》: 雷公山 “在海康县西北四十五里。盘旋十余里,林木深郁。昔有雷震此地,因名”。

②在今贵州雷山县东,北连雷公坪。苗岭高峰之一。海拔2179米,为清水江与都柳江的分水岭。1987年版 《贵州省志·名胜志》 说: 苗族人民把雷公坪和雷公山叫 “方䒵”、 “别勒”, 意思是 “雷公居住的地方”,雷公山因此得名。


又称黄阳山。在贵州省东南部。苗族人以为是雷公居住的地方而得名。苗岭东段主峰,最高峰海拔2179米,在雷山县城东。周围还有2000米以上山峰10座。长江水系清水江和珠江水系都柳江的分水岭。分水岭最窄处不足1千米,两翼呈梯坎状突降。有成片原始森林和许多珍贵树种,并且建有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汤麻顿

    在今云南曲靖市西南。《新唐书·地理志》戎州南溪郡:“又经荆溪谷、渘池三百二十里至汤麻顿。又二百五十里至柘东城。”唐贞元十年(794)袁滋、刘贞谅出使南诏经此。在今云南省曲靖市西南。唐贞

  • 白水站

    ①元置,水站,即今湖南祁阳县东南白水镇。明废。②元置,即今甘肃平凉市东南白水乡。明废。

  • 说板多

    即硕般多。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清《西藏图考》 卷3: 硕般多 “一作说板多,一作设板多,一作苏班多,又作舒班多”。

  • 芒施府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茫施路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潞西县治芒市镇。辖境约当今云南潞西县地。正统九年(1444)改芒市长官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以芒施路改置,治今云南省潞西市(芒市)

  • 嵩城市

    又作嵩厦或嵩下。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北二十里崧厦镇。清光绪 《上虞县志》 卷18引 《万历志》: 嵩城市 “在县 (旧治丰惠镇) 西北六十里”。

  • 石牌隘

    在今福建大田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7大田县:“石牌隘在县东南四十里,路通德化。”

  • 武亭县

    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武功县置,属乾州。治所即今陕西武功县西北四十里武功镇。元复名武功县。古县名。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武功县置,治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北武功镇。属乾州。元复名武功县。

  • 古如囊木杰宗

    即古浪宗。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

  • 定远州

    ①蒙古至元四年 (1267) 改武胜军置,属和溪安抚司。治所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二十四年 (1287) 降为定远县。②元至元十二年 (1275) 改牟州千户置,属威楚路。治所在今云南牟定县西北

  • 七里坪

    即今湖北红安县北四十五里大别山南麓七里坪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1:同治三年(1864)八月,张总愚由麻城至“黄安之七里坪”。民国时为县北重要集镇。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成为黄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