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龙寺

青龙寺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郊铁炉庙村之北。原名灵感寺,建于隋开皇二年 (582)。唐初废。龙朔二年 (662) 为观音寺,景云二年 (711) 改名青龙寺,会昌五年 (845) 易名护国寺。是当时最著名的寺院之一,也是日本佛教密宗的祖庭。北宋元祐元年(1086) 毁。


又称灵感寺、观音寺、护国寺。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铁炉庙村北高地上,即唐长安城新昌坊东南隅。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初名灵感寺,后废。唐龙朔二年(662年)修复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年)改名青龙寺。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以后,寺院被毁。为佛教密宗之根本道场,也是唐代传播佛教密宗主要寺院之一。在9世纪初至9世纪中叶,日本入唐求法的学问僧、请益僧颇多,其中被日本称为“入唐八家”的空海、圆仁、圆行、惠远、圆珍、宗蓉六人到长安后,皆在青龙寺受法。


猜你喜欢

  • 阳遂县

    西晋太康二年(281)改阳成县置,属九德郡。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德寿县西。南朝宋大明后废。古县名。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改阳成县置,治今越南河静省德寿西。属九德郡。南朝宋大明后废。

  • 朋峰山

    在今广东高明市西。《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高明县: 朋峰山 “在县 (今明城镇) 西北二十五里。顶平,高三百余丈,周五里,两峰并峙,形如朋字。其相接者为官径山”。

  • 乾元殿

    在今河南洛阳市中州路与定鼎路交界处的东北角。本隋乾阳殿旧址,唐麟德二年 (665) 命司农少卿田仁汪因旧址造乾元殿成,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武则天垂拱四年 (688) 毁乾元

  • 阴山

    ①即今内蒙古河套西北之阴山山脉。《史记·匈奴列传》:赵武灵王“筑长城, 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汉书·匈奴传》 载侯应言:“臣闻北边塞至辽东,外有阴山,东西千余里,草木茂盛,多禽兽,本冒顿单于依

  • 郭多城

    又作果多城。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以西十余里。清乾隆 《盛京通志》 卷32: “国语 (满语) 郭多,鱼跃也。(齐齐哈尔) 城西七十里,周围一里。”

  • 佶 (狤) 伶 (狑) 仡 (犵) 僚 (獠) 不狼寨

    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1辰州府沅陵县:佶伶仡僚不狼寨 “在府西北大酉山口。其名皆犬属,盖盘瓠子孙。《志》 云,府有废淘金场、废水银场七,废铁冶四,盖皆山溪所产。今否”。

  • 赤峪山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十里。《水经·渭水注》:“赤亭水出东山赤谷。”唐杜甫《赤谷诗》:“晨发赤谷亭,艰险方自兹。”即此。

  • 善阐路

    蒙古至元七年 (1270) 置,为云南行省省会。治所即今云南昆明市。辖滇池周围地区及今云南禄丰、易门、宜良、嵩明等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 改中庆路。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改善阐府为路,十三

  • 佛光山

    ①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五十里。《清一统志·汝南府一》:佛光山“势极高峻。《府志》:春时天气晴霁, 常现圆光, 初如明镜, 渐如车轮”。②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17浪穹县:佛光山在“县东北二

  • 热水唐代吐蕃墓葬群

    又称热水墓群。在今青海都兰县东南热水乡扎麻日。为我国唐代早期吐蕃大型墓葬群,共有墓葬二百余座。其中一座大墓葬封土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为唐代吐蕃贵族墓。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古藏文木牍